- 相關推薦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在教學中我多次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制造懸念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學生思維活力方面,這節(jié)課上取得收獲很大。
其一:通過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一自然段,我只要抓住“無家可歸”一詞。“為什么無家?家呢?”引導學生看圖,從圖上濁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沖倒”“淹沒”的場面。“歸不了家生活會怎樣?”接著進一步體會老百姓的苦難。不能讓洪水再這樣肆虐了,必須治理他。在這緊要關頭,有一個人臨危受命。此時全班學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闭n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jīng)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導 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大禹創(chuàng)造性的治水而不是防水當然也是突顯其功績的一個方面,但畢竟不是本課首重點,因此我沒有在這里過多停留,而是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三過家門不入”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因此,
其二:從數(shù)量詞中,由學生質(zhì)疑生發(fā),結(jié)合角色表演想象體會治水之難,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jīng)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為什么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想見呢?我決定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利用文白指導學生想象的,根據(jù)教材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動情,積極地閱讀,挖掘課文所蘊涵的情感。
緊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為什么三次路過家門沒有回去。
“他要治水,很忙,沒有時間回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多數(shù)學生都是泛泛而談。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段,“你從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沒有時間回來?”學生細讀課文,有學生說“他走遍千山萬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長期在外邊走的,自然是沒有時間回來了。”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有的學生說“他們要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吃盡千辛萬苦,所以沒有時間回家。“這個時候,學生已經(jīng)明白治水的艱難和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了。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還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二次想象:
第二自然段寫“大禹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里我要學生結(jié)合插圖和實際經(jīng)驗,想象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
第三自然段寫“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jīng)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痹诮虒W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還和同桌創(chuàng)造出角色,如同事,妻子表演對話。
三次想象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做到位,比如說 1. 讀的形式單一,缺少變化。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jīng)注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我還是牽著學生走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陽光教學反思04-30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3
課文《鳥島》的語文教學反思04-27
課文《掌聲》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7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4-04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04-03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04-13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2-2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4-30
課文《長城和運河》的語文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