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致橡樹》教學反思范文
《致橡樹》是詩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愛情詩代表作。在詩中,千百年來那種男歡女愛的程式描寫不見了,女性對男性的溫順依附關系也被徹底否定,代之以平等、獨立、相互尊重的新型愛情關系;同時《致橡樹》是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在詩中作者通過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獨特的意象,向我們傳達了它獨特的情感內(nèi)涵。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通過誦讀和品味,體會詩歌的深層內(nèi)涵;掌握詩歌象征的寫作手法;采用音樂、視頻、校園學習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為學生營造詩畫合一的氛圍和意境,實現(xiàn)助學助教功能;引導學生從感受愛情升華為思考愛情,形成正確的愛情觀,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在“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中,我以播放音樂視頻《梁祝-化蝶》MV,引領學生進入一種情境中,然后以梁祝愛情的開場白引出本課內(nèi)容——舒婷的愛情宣言,讓學生去思考什么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這個話題,就學生的反應來看是非常成功的,顯然激發(fā)起了學生學習這首愛情詩的興趣。
接下來進入“誦讀感知”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聽名家配樂朗誦,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中,通過配合詩歌內(nèi)容的動畫播放和舒緩的音樂,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整個課堂沉浸在一個美的詩的境界,我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最大的亮點之一,充分喚起了學生誦讀本詩的興趣。通過名家朗誦,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對詩歌的感性認識,比一味的讓學生朗讀更能準確地把握住詩歌的情感。
但因為詩歌是需要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是以有聲的語言來再現(xiàn)無聲的詩歌境界,所以我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以學生配樂朗讀為主,通過齊讀,讓學生整體初步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通過個別朗讀,男女生分讀,學生互相點評等方式,并配合詩歌講解的層層深入,讓學生在朗讀中慢慢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品悟鑒賞”環(huán)節(jié),我想到鑒賞詩歌首先應該理解詩歌的意象,然后才能由此把握住由多個意象組合而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主旨內(nèi)涵,這是鑒賞詩歌的指導原則。所以在具體的文本研習中,著重在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詩人舒婷熱情坦誠地歌唱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詩中各自以獨立的姿態(tài)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所以在對詩歌中的意象進行分析時,應該將“象征手法”這一藝術手法點透,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詩人選擇“木棉”這個形象代表女性形象,和傳統(tǒng)的一些代表女性形象的物,如柳絲、水等進行比較,比較出他們不同的點,這樣學生就對本棉的象征意義把握得比較到位,從而很好得理解本詩要表達的愛情觀。在教學設計中出于考慮到時間的限制,沒有涉及對詩歌結構特點和語言形式特點的分析,這是我疏忽的地方,此詩的教學重心不僅僅在于把握詩中的意象,還應該把握詩的形式結構,特別時結構里面所蘊含的感情和意義,這是以后的詩歌教學設計中要注意的,因為詩歌的美,在于它的意象、結構形式、音韻節(jié)奏等多方面的。
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領悟本詩的思想和探究本詩的手法之后,播放了《簡愛》影片片段,讓學生結合《致橡樹》,談談對愛情的理解。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談對愛情的新的認識,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并寫出來,然后進行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非常成功,學生精彩的一句話表達贏來了陣陣掌聲,教室里洋溢著輕松愉快的氣氛,本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達到了高潮。
總體而言,本節(jié)課遵循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為本,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去經(jīng)歷一次難忘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探索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就是學生的討論和探究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的萌動和早戀現(xiàn)象。不足之處就是討論的時間有點長,課堂節(jié)奏有點慢。
【《致橡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致橡樹》教學設計305-02
致橡樹..05-02
《致橡樹》教案04-25
《致橡樹》優(yōu)秀教案10-23
致橡樹讀書筆記4篇05-07
[教學反思]《春》教學反思04-30
[教學反思]《背影》教學反思04-30
《燕子》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5-06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5-04
教學反思:《小池塘》教學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