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術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與內容:
1.顯性目標與內容:
應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個時代、民族的服飾各有特
色,藝術家們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
應會:學習從藝術晶中認識了解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學習分析、描述作品中線條、色彩的表現力以及對人物動態(tài)、造型的描繪。
2.隱性內容與目標:在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感受、達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舞蹈是人類源遠流長的一種藝術形式,欣賞古今中外以舞蹈為題材的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指導學生分析作品。
難點:觀察、分析作品,體會不同藝術品給人類帶來的不同感受。
教學過程:
1.導入。
(1)放一段歡快的民族音樂。
(2)提問:聽到音樂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結:舞蹈可以表達人們歡快喜悅的心情。
2.欣賞〈〈舞蹈紋彩陶盆〉〉
(1)提問:你知道在人類歷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
(2)出示(舞蹈紋彩陶盆)。簡要介紹: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個原始社會時期的彩陶盆。
(3)提問:①上面畫了些什么?②他們跳的舞蹈是什么樣子的?請學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為什么要跳舞嗎?
3.學生分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問式導入:想不想對舞蹈有進一步的了解?
(2)將全班分兩大組, (一大組中有若干小組)分別觀看課件中的中國民族舞蹈和外國民族舞蹈。
通過課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對線條的感受。
提問: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線條會有什么感受?(輪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些線條會有什么感覺?③如果改變線條的傾斜方向會有什么感覺? (運動感、速度感)
以各組為單位欣賞其他作品。
課件出示:花山崖壁畫、漢代圓雕(玉舞人)、透雕飾品(雙人盤舞)、磚雕(舞伎)。
繪畫作品:馬蒂斯(舞蹈者)、德加(從包廂劇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寫作品、農民畫作品、剪紙作品等。
請學生選擇工具表現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對構圖飽滿、抓住舞蹈特點、形象生動的作品加以鼓勵。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圖形表現在農貿市場內的事物,大膽的想象添加構圖,豐富畫面。
2.樂意用蠟筆和顏料作畫,體驗涂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水彩筆,紙,蠟筆,范例。
【活動過程】
1.激趣
。1)師:“我們一起去逛了菜場對嗎?今天呀菜場還是很熱鬧,有很多叔叔阿姨買菜賣菜,可忙了。你們還記得我們在農貿市場看到了什么了嗎?有些什么人?什么東西?他們在干些什么?”
。2)出示范例。
師:看,這是老師在那里看到的一些好吃的蔬菜,還有一張是看到叔叔阿姨們在賣菜的樣子,那么你們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物呢?”
。3)鼓勵幼兒繪畫不同的'事物(蔬菜、水果、房屋、人物的場景等等)。
(4)引導幼兒用各種圖形組合,展開想象變化成物體形狀。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評價作品
(1)師:大家都來說說你的畫里面都畫了什么。
。2)師:小朋友們將畫貼到作品欄,可以請你的好朋友或你的爸爸媽媽來欣賞,告訴她們你們參觀農貿市場看到的有趣的東西。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瓶子娃娃
備課時間:20xx年10月25日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1.感受廢舊瓶子經過裝飾變成好看瓶娃娃的造型美。
2.能靈活運用畫、剪、纏繞、粘貼能方式進行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出有趣的瓶子娃娃。
3.知道廢舊瓶子可以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廢舊瓶子可以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能靈活運用畫、剪、纏繞、粘貼能方式進行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出有趣的瓶子娃娃。學情分析:本班幼兒在多次的'美術活動中,逐步發(fā)展了手部的小肌肉。能夠靈活的使用剪刀、膠棒等,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基礎。但是對于廢舊物品的裝飾創(chuàng)作,變廢為寶的活動接觸較少。本次活動將在幼兒原有的能力基礎之上,進一步通過畫、剪、纏繞、粘貼等方式,發(fā)展幼兒的手部動作,促進其動手能力的發(fā)展。教具準備:廢舊塑料瓶、彩紙、剪刀、雙面膠、毛線、紙杯、布條等。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涂涂、撕撕、貼貼等技能,制作一盤好吃的魚。
2、感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體驗幫助小貓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綠、白手工紙
2、魚兒輪廓、膠水、油畫棒、一次性盤子、抹布
3、背景音樂,投影儀、DVD、錄音機
活動重難點:
能涂涂、撕撕、貼貼燒魚
涂、撕等技能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過生日激發(fā)孩子作畫的興趣教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課件同時有喵喵的聲音)瞧,是誰呀?小貓咪咪打扮的可真漂亮,原來今天是咪咪的生日,朋友們送給它一份包裝得很漂亮的禮物,我們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禮物呢?(放課件)哇!是什么啊?為什么朋友要送他小魚呢?(幼兒回答)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我們也來燒一條魚給小貓吃吧?(鼓勵幼兒動手幫小貓"燒魚")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燒魚并示范
1.提問:小朋友想想平時爸爸媽媽是怎么燒魚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燒魚的步驟,(幼兒自由說)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對。燒魚的時候要放點油,還有糖啊、醋啊、醬油啊,其實還要點放生姜,鹽、蔥花等等一些調料,這樣燒出來的魚才更香哦!
2、示范燒魚的過程師:現在我們要開始燒魚了,先將這條白白的'魚涂上漂亮的顏色,(邊說邊涂色)涂的時候呢要涂均勻,順著一個方向來回涂,盡量不要涂在外面,小朋友也可以涂各種喜歡的漂亮的顏色,瞧,小魚多漂亮啊。然后拿來一個鍋,在上面放上油(膠水),油要涂滿鍋底哦,注意粘有油的手要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把魚放在鍋里,(壓一壓)為了使魚不會太腥呢,還要在鍋里放幾片生姜,我們用黃色的紙條來撕生姜,要用多少就撕多少,接著撕點綠色的蔥花撒在魚上,(可以多放點)這樣做出來的魚,會很香哦,最后,我們撕點白色的鹽灑上去,但是鹽要灑的少一點,太多了,魚就太咸了。有喜歡吃辣的小朋友還可以撕幾個小辣椒放上去,瞧,一盆好吃的魚就做好了。(聞的動作)真香啊!你們現在是不是也想做一盆好吃的魚送給小貓啊?
3、幼兒燒魚,教師巡回指導老師給每個小朋友也準備了一條魚和一個鍋還有一些調料。
小朋友先要給魚涂上漂亮的顏色,然后在鍋里放上油把魚放進去,最后放各種調料。手臟了要用抹布擦一下;@子里的調料都可以用,不要搶,用完把多余的調料再放回去。(背景音樂)
三、評價幼兒作品(請小貓吃魚)
師:小朋友燒的魚都差不多好了,我們把燒好的魚放在這邊的展示臺上,你們看看哪盤魚燒得最好呢?(請幼兒說)為什么呢?(幼兒說)這盆魚顏色涂得很好看又均勻,調料放的也剛剛好,很香哦!其他小朋友的燒得魚也很香,那現在我們一起來請出小貓咪咪吧?(小貓咪咪請你出來)小貓咪咪:小朋友燒的魚真香啊,謝謝你們!
幼:不用謝!
小貓咪咪:為了感謝你們我想邀請你們、還有張老師和我一起過生日,好嗎?
四、唱生日歌,結束活動
反思:
《好吃的魚》是一節(jié)美術課,其中內容比較多,有畫的,撕的,貼的。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
1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表現“好吃的魚”。
2、能用幾何圖和線條畫出簡單的魚,并用色彩進行裝飾。
3、繼續(xù)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本節(jié)課一開始就以一只小貓導入話題,“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送來了很多的禮物!(許多小魚)“但是小貓不會煮魚啊,想請小朋友幫忙煮一下!毙∨笥褌兟犃艘院,很興奮,并且很快進入了角色。分別都講了多種煮魚的方法,有水煮魚、紅燒魚、清蒸魚等等。我就開始講解其中一種做魚的方法,小朋友們聽的很認真,幼兒進行操作時,都按步驟來做,而且做的很認真,但我發(fā)現,在幼兒操作的時候。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看一看、認一認各種圖形標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 使學生了解圖形標志具有的直觀、簡明、易懂、易記的特征。
3. 能簡單說說圖形標志所具有的一些特點,并用繪畫、拼貼等方法設計一個圖形標志。
教學重點:能否設計出新穎有趣的標志。
教學難點:能否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制作標志。
學法指導:欣賞分析例圖,分組討論,欣賞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種形狀、大小的瓶蓋、小的裝飾物、膠水、剪刀等所需工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這個班組成已經快兩年了,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習、游戲、互相之間建立起了濃厚的友誼,形成了良好的班風。讓我們一起來夸夸我們的班級,說說我們班有哪些突出的優(yōu)點,有哪些成績?學生介紹完后接著提問:“你覺得最能代表我們班的是什么?”生述,統(tǒng)一一下意見。
今天“我們把它畫下來,作為我們班的標記,好嗎?”
板書:我們班級的.標志
二、講授新課:
1.欣賞分析例圖,引導學生從標志的形狀、圖案、意義來分析它們采用了哪些設計方法。
剛才我們一起設計的標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適合,有沒有其它設計方法了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設計師們設計的各種標志吧,看看它們是怎樣來推銷自我形象的。
2.分小組討論,說說你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總結為以下三點。
、伲啙崳S多標志都用了幾何形來概括;
②.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郏烙^,具有藝術性。
3.欣賞課本中的學生作品,試用標志的三個特點來分析他們是怎樣來表現班級特色的。
4.看看小朋友們剛才設計的標志,你們覺得是不是需要改進一下。怎么改?學生起來發(fā)言(取原有作業(yè)紙放在投影儀上),教師和全班同學可以一起提供參考意見,幫助一起完善標志。
三、學生練習:
我們運用能夠表示我們班的音形義來設計班級標志,要求做到簡潔、美觀、易懂。下面請你們根據新掌握的知識來修改草圖,把它畫在作業(yè)紙上,并涂上漂亮的顏色。
四、交流:
說說你是怎么設想的,標志的意義是什么。
選項出一個最佳方案貼在教室門上作為班級標志。
五、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課后尋找各種材料,如紙盤、盒蓋、繩子等,積極嘗試,表達自己豐富多彩的想象,設計出各種更美麗有意義的標志。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面具或頭飾和服裝。
2、鼓勵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發(fā)揚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是否掌握了一些頭飾和面具及紙服裝的制作方法。
2、是否能在制作方法上有創(chuàng)新。
3、是否對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
課前準備:
1、師生共同準備卡紙,皺紋紙,尺、鉛筆、剪刀、膠水、皮筋等材料和一些各種人物、動物造型的圖片
教時數 :2教時
授課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六.一”兒童節(jié)快要到了,我們學校要舉行各種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其中有一個游戲室呢,非常有意思,要小朋友啊全副武裝,把自己裝扮成各種動畫故事中的形象,或自己喜歡的形象去參加化裝晚會。小朋友愿不愿意呢?
二、新授
今天我們就來為自己先設計一個有趣的頭飾和面具了,師出示面具請小朋友觀察它是怎么來做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做?你想為自己設計怎樣的面具呢?
三、制作方法:
1、設計:平面額頂頭飾一般包括形象和頭扎兩部分。形象的大小可為15厘米左右,頭扎以自己的頭圍而定。
2、印稿:將設計好的形象復印在卡紙上。
3、裝飾(涂色、剪貼……)
4、組裝:將形象沿外輪廓剪下,再剪出頭扎及兩端的切口組裝而成,也可將頭扎用定書機固定。
參考圖例1、2、3、4、5
示范一個頭飾的制作過程。小朋友你想為自己設計一個什么樣的頭飾呢?請你試著做一做。
四、布置作業(yè)
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頭飾
五、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六、講評
七、小結
教后隨感: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有了好看的頭飾,什么還缺些什么呢?——衣服。今天我們就來為自己設計一件特別的衣服。
二、新授
制作衣服我們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制作呢?皺紋紙、掛歷紙、卡紙、盒子……
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例如:《雪松娃娃》
1、選兩塊包裝箱的瓦楞紙板,在上面畫出雪松樹的外形,剪下后,在圖形的周圍標上打孔的位置。
2、在正面的一張紙板上,畫出頭和胳膊露出的位置,并挖出一個大圓洞和兩個小圓洞。
3、在雪松樹上畫點圖案進行裝飾
4、將兩張樹形疊在一起打幾個孔,再用繩子連接起來。
還可以設計瓢蟲的衣服,各種動物,卡通形象的衣服,欣賞圖例
請小朋友自學,這些形象你會做了嗎?請選擇你喜歡的來說一說,你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有趣的形象嗎?
三、布置作業(yè)
為你的頭飾設計一件衣服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五、講評
誰的衣服最漂亮?
六、小結
一起穿上頭飾和衣服,化裝舞會開始了。(音樂響起)
教后隨感: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了解各種自然現象并知道產生彩虹的原因。
2、讓孩子們一邊和面一邊制作出五彩的彩虹。
活動準備和好的面,顏料,木工膠
活動過程
[導入]
1、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彩虹。
- 下雨后可以看見我。
- 我有七種顏色,我是什么呢?
[展開]
1、談談彩虹。
- 你見過彩虹嗎?
- 什么時候看見的彩虹?
- 看過彩虹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說說彩虹的樣子。
- 彩虹長什么樣子?
(雨停后,空中大量的水珠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許多顏色,構成一個半圓形。)
- 彩虹都有什么顏色?
(紅色,橘黃色,黃色,綠色,藍色,青色,紫色)
- 彩虹是怎樣產生的呢?
(下雨的話空氣中會有許多水珠,而光有各種顏色,當空氣中的`水珠被光照射的話就會形成彩虹。)
3、制作彩虹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想要制作出彩虹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和好的面怎樣制作出彩虹呢?
4、用和好的面來裝飾出彩虹。
、 把面粉用顏料染成7種顏色后,開始和面。
、 把面揉成長長地一條,制作出彩虹的形狀。
、 按照天空中彩虹的顏色順序用面粘貼出來。
[結尾]
1、讓孩子們把做好的彩虹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美術教案 篇8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班級
高一年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概念、種類及其特點,掌握欣賞民間美術作品的基本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對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的欣賞能力。
3、激發(fā)學生對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喜愛之情,從而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振奮民族。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以及民間美術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2、進行繼承民間藝術傳統(tǒng),發(fā)揚民族,弘揚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引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準備
1、師:多媒體課件、有民間美術特征的實物
2、生:民間美術相關資料收集、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民間美術物品,引入課題——《民間美術》
。ū经h(huán)節(jié)引入與民間美術有關的多元藝術形式,在增加課程信息量的`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講授新課:
(一)、民間美術簡介
1、民間美術的概念
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作的、用以美化環(huán)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及流行的美術。
2、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的關系
民間美術是一種民俗現象,它包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民俗文化觀念決定了民間美術造型的面貌。同時,民間美術造型又服務于民俗活動,增添了民俗文化的內涵。它們互相依存,和諧發(fā)展,從而形成蔚為壯觀的民俗文化藝術。所以說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本環(huán)節(jié)明確民間美術的概念及相關知識點。通過對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關系的分析,懂得民間美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ǘ、民間美術的種類
學生觀看民間美術短片,尋找、出民間美術的種類。
——年畫、剪紙、刺繡、風箏、編織、民間玩具等。
(通過學生自己尋找民間美術,加深對民間美術種類的認識,鞏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識。)
(三)走進民間美術
1、、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種類的民間美術作品。
2、討論四川有特色的民間美術作品。
。ū经h(huán)節(jié)在出示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文字資料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欣賞、研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美能力,樹立熱愛民間美術的信心。)
。ㄋ模┟耖g美術的特點
A、生活實用:實用簡潔,因才施藝
B、審美需求:質樸率真,鄉(xiāng)土氣息
C、表達情感:熱烈夸張,象征寓意
(通過民間美術作品欣賞,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出民間美術的特點。)
三、拓展與延伸
我們應該如何開展民間美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活動呢?結合攀枝花實際談一談。
。ū经h(huán)節(jié)課程內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延伸。結合現代生活和社會熱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觀念和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把德育教育融入藝術教學中。)
四、動動手
請同學們實踐剪窗花。
。ū经h(huán)節(jié)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優(yōu)良品德。感受剪紙的過程,樂在其中。)
五、課堂:
美術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點、短線和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現太陽散發(fā)的光芒。
2、學會用簡單的線條或圖案裝飾太陽娃娃的臉,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裝飾太陽。
3、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范畫三幅、勾線筆、蠟筆、白紙。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圖片:太陽娃娃。教師:“今天,老師把太陽娃娃請來了,可是你們看太陽娃娃怎么啦?“(只是一個圓圈,沒有眼睛和光芒。)
2、 教師講述太陽娃娃的光芒和笑臉到哪里去的故事。
a、教師:太陽娃娃身上本來有許多漂亮的光芒,就像這個樣子。教師出示范畫(一),引導孩子欣賞畫面,提問:太陽娃娃的頭發(fā)、眼睛、臉以及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后來他出來玩,看見一朵小花在嗚嗚嗚地哭,太陽娃娃問:“你為什么要哭啊?”小花說:“我的花瓣掉光了,好難看啊,嗚嗚!碧柾尥尴胍矝]想,就脫下自己的花瓣衣服給了小花。
b、太陽娃娃回家換了一件衣服,看,是這個樣子的。教師出示范畫(二),提問:誰來說說?太陽娃娃的頭發(fā)、眼睛、臉以及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后來他出來玩,看見大樹媽媽無精打采地站在路邊,太陽娃娃關心地問:“大樹媽媽,你怎么啦?”大樹媽媽說:“秋天,我的孩子都離開我去了遠方,我一個人好孤單?”太陽娃娃想也沒想,又脫下自己的樹葉衣服給了大樹媽媽。
c、太陽娃娃又回家換了一件衣服,看,是這個樣子的。教師出示范畫(三),提問:誰來說說?太陽娃娃的頭發(fā)、眼睛、臉以及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就在剛才來幼兒園的路上,他遇見了太陽公公,太陽公公年紀大了,身上沒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陽娃娃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給了他。
d、太陽娃娃的最后一件給了太陽公公,他再也沒有衣服可以換了,他也就失去了笑臉。你們覺得太陽娃娃怎么樣啊?我們小朋友怎樣來幫助太陽娃娃呢?(運用故事激起了孩子關心太陽娃娃,為太陽娃娃設計光芒的愿望。)
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表現太陽的光芒,說說:你想畫什么樣的光芒,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點、線、和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現,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畫一畫,貼一貼,幫助幼兒學習裝飾的基本方法。
3、交待繪畫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美術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幼兒。故事內容清晰、角色鮮明、情節(jié)分明,容易使幼兒做成連環(huán)畫,在初步嘗試制作連環(huán)畫中,培養(yǎng)幼兒能分圖畫出具體的情節(jié)畫面,鍛煉幼兒深刻細致的繪畫能力,色彩運用及設計意識、空間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2、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并能通過繪畫表現出來,制作成連環(huán)畫。
3、能夠與爸爸媽媽合作,共同完成作品,體驗與爸爸媽媽一起合作制作圖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量6倍于幼兒人數。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油畫棒、連環(huán)畫、動物圖片、背景圖一張、訂書機、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jié)。
1、教師一邊操作圖片,一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請你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后來又碰到了誰?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大家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談話導入,激情激趣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連環(huán)畫,請幼兒欣賞,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剛才我們看得是什么畫嗎?(幼兒討論并發(fā)言)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看到的是連環(huán)畫,它們是由一張張連續(xù)的畫面組成,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使讀者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我們也試著畫一畫連環(huán)畫,好嗎?
三、討論: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
1、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有幾個情節(jié)就畫幾張紙。
2、把畫好的故事內容按照先后順序排列并寫上頁碼。
3、請爸爸媽媽給故事情節(jié)配上文字說明
4、裝飾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huán)畫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故事。
5、裝訂。
四、家長幼兒一同繪畫,制作連環(huán)畫,教師巡回指導,給予及時的幫助。
教師注意提醒家長幼兒根據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完整的畫面。
五、鼓勵幼兒交換連環(huán)畫冊互相欣賞評價師:制作好畫冊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畫冊和好朋友的畫冊交換閱讀,互相介紹自己制作的畫冊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欣賞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互相交流交流。
六、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再一起合作,為其他已學過的故事編講后續(xù)故事,繪制成連環(huán)畫,裝訂成連環(huán)畫冊帶到幼兒園與小伙伴們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親子活動在忙碌中過去了,此次活動的主題是《自制連環(huán)畫》,我們選擇這一活動的目地是讓幼兒能夠與爸爸媽媽合作,共同完成作品,體驗與爸爸媽媽一起合作制作圖書的樂趣、
活動開始前,只有小部分家長準時來到幼兒園,等待家長的這段時間,我組織幼兒把剛學的韻律操做給她們看,并請她們一起參與,家長們都非常配合,這首先又為我增添了很多信心和感動、活動過程中,我利用圖片粘貼講述故事,孩子們非常投入,并能積極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氣氛活躍。繪畫時,家長能幫助并指導孩子一起完成連環(huán)畫。
不足之處:
1、我為了能夠更好的演示故事,操作圖片,在動物圖片上粘貼了透明膠布,家長參考時導致反光而看不清圖片細節(jié)。
2、故事內容選的有點復雜,共有5副畫,導致一小部分孩子和家長畫的不夠精致,匆匆結束。
雖然活動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小朋友們能和爸爸媽媽一起,都很開心!我們總結經驗與不足,是為了下次活動能開展的更好,期待下次活動的到來!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經典)08-24
美術教案[經典]11-11
美術教案[精選]11-08
(經典)美術教案08-06
美術教案(經典)09-24
(精選)美術教案08-22
[精選]美術教案08-22
(精選)美術教案07-28
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