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精品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鄧稼先》精品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鄧稼先》教案 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fā)現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課型:
新授課
教法:
朗讀、合作探究
教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ㄒ詫W生搜集鄧稼先的故事導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授新課
。ㄒ唬┱w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ǘ┲攸c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fā)現……(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fā)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fā)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fā)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fā)現的樂趣,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ㄈ┵|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ㄋ模┩卣咕毩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采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ㄎ澹┰u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五、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搜集楊振寧的故事。
《鄧稼先》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領悟其崇高的品質。
2.學習人物傳記及小標題式寫作的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課文
二、速讀課文,把握內容
小標題是本文結構的特色。請結合文章內容,以第六個小標題為形式,給課文重擬一組小標題。
1.提出要求:
小標題擬題原則
、僖崾緝热,體現文章脈絡
、谝獓@中心,體現獨特個性
、垡袷较喾拢w現整齊優(yōu)美
2.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展示鄧稼先
。ㄒ唬⿵娜稳嗽赘畹秸酒饋砹酸绕鸬闹袊
(二)“兩彈”元勛英雄的一生
。ㄈ┼嚰谙扰c奧本海默純樸的為人
。ㄋ模┟褡甯星?友情?民族的自豪
。ㄎ澹拔也荒茏摺睙o我的奉獻
。┯篮愕尿湴劣篮愕尿湴
三、精讀文段,領悟崇高
1.快速找出并朗讀對鄧稼先評價性語言,感受鄧稼先的精神品質。
示例:我朗讀的是第一個小標題中的語句“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對這一轉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我從中讀到一個有巨大貢獻卻鮮為人知的鄧稼先。
(設計緣由:人物傳記一大特色就是評價性語言,通過對評價性語言的`尋找與朗讀,進一步感受鄧稼先的精神品質,但對于朗讀的設計并未提出具體的要求。)
2.人物傳記——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tǒng)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
人物傳記:多件事跡(真實典型)
多處評價(真摯自然)
為何本文并未過多提及鄧稼先的工作與生活場景(事跡)
四、聚焦細節(jié),走進內心
鏡頭一:“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呢?談談理由。(第一組)
鏡頭二:“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你覺得鄧稼先的手會不會顫抖?為什么?(第二組)
鏡頭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比绾卫首x“我不能走”?談談理由。(第三組)
五、課堂小結,升華情感
《鄧稼先》教案 3
[ 課標要求]
1、理解寫人的文章中事件與人物形象的關系。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學法點悟]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明白曉暢,幾乎沒有難理解的語句,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時應在朗讀的基礎上積極討論,理清文章內容,品味感情,領會主旨。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講的是中國原子彈主要的理論設計者,被稱為中國的奧本·海默的物理學家鄧稼先。朗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講述了有關他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本文時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是由哪些內容組成?
解惑:文章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組成。引子,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耙乓粋‘大炮仗’”是第一部分!捌D苦創(chuàng)業(yè)的年月”是第二部分!斑@里就是戰(zhàn)場”是第三部分。
質疑: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huán)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30幾度的嚴寒、蘇聯(lián)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huán)境到政治環(huán)境,都是異常的艱苦困難。
質疑:如何理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親臨第一線!
解惑:鄧稼先“親臨第一線”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語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這是鄧稼先把調動工作的事告訴妻子時所說的話。質樸的語言,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平靜中透露著無限的喜悅。
2、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有人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說:“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說:“不,這里就是戰(zhàn)場,我不能走!”
這些人物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偉大精神。
[研究課題]
我國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以外,還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資料,與同學交流,并整理歸納。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明確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基礎鞏固集訓]
一、字音字義
1、 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元勛 遠涉 宰割 模型 含辛茹苦 驀地 浩翰
2、 給下列形近的字組詞。
密 桓 型 氫 驀
蜜 恒 形 氮 幕
二、語言積累
1、解釋下列詞語。
元勛:
浩翰:
嶄露頭角:
銷聲匿跡:
寥寥無幾:
含辛茹苦:
汗馬功勞:
風塵仆仆:
三、問題探究
1、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ㄌ崾荆何恼轮饕榻B了鄧稼先從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彈、氫彈的一段經歷。敘述了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chuàng)中國核武器設計事業(yè),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的事跡,表現了他為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愿做無名英雄,獻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國留學生一起,沖破種種阻撓回到祖國!边@句話體現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鄧稼先的的愛國主義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礎。)
3、“鄧稼先他們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計算的輪廓勾畫出來了。”這一句話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時間嗎?
(提示:這并不僅是簡單的時間交代,更是強調了時間之短,可見他們工作的進度和成效,可以想見他們工作的投入。)
四、欣賞評價
答案:①銷 ②輟 ③舀 ④篾
[應考說明]
本題是一道綜合考查題,要求正確區(qū)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確的書寫漢字!颁N”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①句應用“銷”。②句中“輟”和“啜”是同音字,和“掇”、“綴”又是形似字,應仔細辨別。③應注意“舀”字的寫法。④句中應注意“篾”和“蔑”的區(qū)別。在平時應養(yǎng)成勤翻字典的習慣,還可以把一些難區(qū)別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雙基不扎實,綜合能力不強會是失誤的主要原因。
2、 改正下面的錯別字。(2分)
費寢忘食 錯別字是 改為:
無微不致 錯別字是 改為:
。2002年廣東省中考題)
答案:費 廢 致 至
[應考說明]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對于具體語境中的漢字,要根據語境(詞或句子)的意思來判漢字的正誤。字形的復習應著重于對錯別字,特別是別字的辨析。別字主要有三種類型:
1、形近而成別字,如“如火如荼”中“荼”與“茶”相混。
2、音同或音近而造成別字,如“陰謀詭計”中的“詭”與“鬼”相混。
3、形義音皆近而成的錯別字,如“藉”和“籍”、“厲”和“勵”相混。平時學習中要準確地理解字義、詞義,把字形和詞義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理解地記憶。
《鄧稼先》教案 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2、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法及教具:
1、《五彩池》課件;
2、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趣揭題
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可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的水卻有著幾種不同的顏色,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坐上火車一起去看一看。
1、播放《五彩池》課件,提問:大家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2、老師提問:看到這幅神奇的五彩池,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大膽提問)
3、好,那么就讓我們一同來到這個美麗的地方,去觀賞美景,同時也解開同學們心中的疑問,(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
二、復習課文寫作順序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按一定順序描寫了美麗的`五彩池,誰能將課文順序說給同學們聽聽。
三、講授新課(利用導游與游客的形式自由介紹五彩池)。
五彩池這么美,沒有導游可不行啊,今天,我們的同學和很多的老師都來到了這神奇的五彩池,那么就請同學位踴躍擔當導游,將五彩池的美景用你最生動的語言展現給我們。
1、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自由組合,每人讀一部分,然后告訴小組里的同學,你會抓住五彩池的哪些特點來介紹。
2、自由組合,喜歡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的分別組成不同小組合作學習。
3、提示小組學習要求(如果你是導游,你會怎么介紹這部分美景給你的游客)教師巡視參與。
4、全班交流,由各組推選導游,老師和其他同學擔當游客,學習課文。
。1)學生自由介紹,(教學進程根據學生介紹內容作調整)。
學生可能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2)第二自然段(五彩池非常美)
、儆慰吞釂枺簽槭裁凑f五彩池美呢?
、趯в位卮穑海ㄟ叿呕脽簟W生邊說)池子數量多,〈五彩池的水池到底有底有多少個呢?〉有大有小,顏色美,開頭各異(學生也許會直接照著課文內容讀,老師作適當總結,其他同學還可補充導游作介紹;互相評價,其他游客也可提問。)
、蹖W生說一句,老師就相應出示下列句子(提示句子,課后第3題第1小題填空)教師點撥提問:“寶石”是指什么?為什么比作寶石,(提示比喻句)如果是你,你還會將水池比作什么,(練習比喻句用法)④出示課后第二句(填空)用有像………有像………有像……造句。
老師播放五彩池片段,請一名導游伴著畫面介紹。
五彩池真美啊,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下(全班齊讀)。
如果將第二自然段作為第一個介紹,教師相機引導:這些水池里的水來自同一條溪流嗎?讓討論第三自然段的同學們擔當導游介紹。
。3)學第三自然段:五彩池非常神奇
學生充當游客自由提問,重點指導:五彩池的水有哪些神奇色彩?
。4)老師提問銜接:這是怎么回事?
請討論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擔當導游,尋找答案。
(當一組在擔當導游時,其他小組同學可以充當游客自由提問。
重點理解形成五彩池美麗神奇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課后第三題第3小題填空,感受形狀的不同。
第四自然段結合回答理解“石筍:、”丘陵“、”折光鏡“等。
最后總結填空:因為
,所以五彩池就會有
。
四、升華拓展
1、今天各“導游團”給我們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信你們長大后一定能做一名出色的導游。在傳說中天上有一個五彩的瑤池,那么我們大自然的五彩池能不能和瑤池相比呢?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學生談感受。
2、為五彩池做廣告。(提示課件說一個廣告點擊一個掌聲)
3、學了這一課,小朋友們,你準備為五彩池的更加絢麗做些什么?
教師根據反饋總結。(建議:倡導學生邀請臺灣小朋友一起欣賞美麗的五彩池,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五、布置作業(yè)。
抄寫喜歡的詞句。
《鄧稼先》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感知、了解本文運用具體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并向課文學習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技巧。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鄧稼先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
閱讀這個不尋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個可敬的人,讀懂故事中表現的人物的精神。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觀看一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的視頻錄像。
導語:剛才給大家展示的是我國在19xx年至1975年在國防科技事業(yè)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最令人矚目,也最令人奮的是原子彈與氫彈的爆炸成功。原子彈與氫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蘇等國的核壟斷與核遏制,意味著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更意味著中國人任人欺凌的時代結束了!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二、簡介鄧稼先、作者以及文體知識。
1、介紹鄧稼先、介紹作者
2、介紹文體知識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訊。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多媒體投影)
2.根據意思寫成語(多媒體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文
1.概括文章內容
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從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彈、氫彈的一段經歷。
2.找出最能概述鄧稼先一生的句子
——這就是鄧稼先!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人。
五、合作探究
1、課文寫了哪些事情,表現了鄧稼先什么精神?
2.為了表現人物的這些高貴品質,作者采用了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動作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劃出來,并想一想,它們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好在哪里?
3、放聲朗讀,加深體會
六、小結歸納:
1、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的“兩彈元勛”。他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所從事的事業(yè),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
2、總結人物通訊的特點:
人物通訊與一般的記敘文相比,要求所舉事例絕對真實,不僅敘述故事情節(jié),還應著重刻畫人,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
七、拓展延伸
在中國歷,除了像鄧稼先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以外,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簡要說說他們的事例或成就。
八、總結,提出希望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以鄧稼先為榜樣,樹立堅定的生活目標,培養(yǎng)無私奉獻、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個對祖國、民族有用的人。
九、布置作業(yè)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位科學家,為他(她)寫一篇小傳。
《鄧稼先》教案 6
教學目標:
1、 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
3、 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讓學生通過上網、看書查資料的方式,查找有關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準備在上課時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放一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錄相,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學生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在班上交流關于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
三、速讀訓練: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歸納六個部分的內容
1、 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 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
3、 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4、 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 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 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四、思考: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五、總結: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這篇文章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
六、文中表現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深情,對有著50年友誼的'老朋友的深情,請在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并作簡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節(jié),第五部分的52節(jié)
第二課時
一、思考: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二、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研制“兩彈”的過程和巨大貢獻上,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地介紹?
三、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四、第四部分最后說:“我熱淚滿眶,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五、為什么作者說,如果拍《鄧稼先傳》,建議采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
六、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深刻含義:
(見課后練習一 3 )
①“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痹囮U釋這兩句話。
、凇叭绻嚰谙仍俅芜x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你還能從文中找到表現鄧稼先優(yōu)秀品質的語句嗎?
朗讀課文片斷,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請舉例證明。
(見課后練習二)(句式多變,句式整齊)
《鄧稼先》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課文的有關背景資料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情感與態(tài)度:
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方法
朗誦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皟蓮椩獎住编嚰谙染褪沁@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資料介紹:
1.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后來演變?yōu)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耙恍恰眲t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于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三、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選聘pìn
無垠yíng殷紅yān彷徨pang huang鮮為人知xian鋒芒畢露lu
選聘pin婦孺皆知ru殷實yin宰割zai籌劃chou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zhàn),死于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四、整體感悟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1、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
3、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4、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引述作者寫給鄧稼先夫人的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總體評價鄧稼先。
第二課時
一、閱讀分析課文:
(一)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為什么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明確: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于表現人物的作用: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對祖國、對歷史的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二)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并說說鄧稼先的性格特點。
明確: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通過對比,表現了鄧稼先那種中國學者特有的忠厚樸實、真誠坦白、心胸寬闊的氣質,正因為有如此好的品質,才得以團結眾多的科學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后我連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明確: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還有其他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并體會體會。)
(四)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吊古戰(zhàn)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zhàn)場!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參數的時候……又要有穩(wěn)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說說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4)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chuàng)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yè)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huán)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鄧稼先》教案 8
【學習目標】
1、了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文學常識。
2、識記:宰割 元勛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3、找出文中重點句、段特別是抒情議論部分并體會其作用。
4、理解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和為祖國兩彈事業(yè)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為實現強國之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學習重點】
1、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把握全文的重點及各段的重點。
2、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詩歌
天府楊柳塞上煙,問君此去幾時還?
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
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
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懷念鄧稼先院長》,是鄧稼先的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的一支挽歌。他的朋友們?yōu)楹稳绱松畛恋貞涯、崇敬他?是因為被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
二、了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知識
三、速讀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內容
正音:宰割 元勛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記住六個部分各自的小標題
四、討論研究
1、閱讀第一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 《鄧稼先》的開頭與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的傳記性文章的開頭有何不同?
、 這些內容與鄧稼先有關嗎?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 文章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 貢獻巨大卻鮮為人知說明了什么?
2、閱讀第二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 用兩彈元勛作這一部分的小標題好不好?為什么?
、 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⑶ ①段寫鄧稼先得到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表明了什么?
、 ⑤段屬于什么表達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⑸ 鄧稼先在重病期間仍然堅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精神?
、 兩彈元勛稱號他是當之無愧的,為什么?
3、閱讀第三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點?
、 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⑶ ⑥段主要強調了什么?想說明什么問題?
、 ⑦⑧段舉例的目的.是什么?
⑸ 末段補充說明作者對兩人的看法,是否多余?為什么?
4 閱讀第四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第四部分的小標題有什么特點?其含義是什么?
、 這一部分寫到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是何用意?體現了什么?
、 這一部分不是直接寫鄧稼先的光輝事跡的,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
5 閱讀第五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 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的作用是什么?
、 鄧稼先的工作環(huán)境是怎樣的呢?
、 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 我不能走這句話表現了鄧稼先的什么精神?
、 引用五四時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⑹ 最后為什么補充說明我父親喜歡那首歌?
6 閱讀第六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 怎樣理解標題永恒的驕傲的含義?
、 這一部分中四個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
、 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 怎樣理解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 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請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小結
1、找出文中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畫出其中關鍵的詞語。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習本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結合文中的句子,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或閱讀過的材料談一談)
【板書設計】
從 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引子
兩彈元勛 生平簡歷貢獻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補充延伸擴展
民族感情?友情? 進一步擴展
我不能走 具體化
永恒的驕傲 總結
《鄧稼先》教案 9
教學設想:
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傳記。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傳記文學的淵源和特點。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知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場上,通過特殊的視角,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頌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國防科學的崇高情懷。教師應將愛國主義情感和獻身科學事業(yè)的精神作為德育的重心,弘揚“文以載道”的創(chuàng)作宗旨。
文章在廣闊的歷史背景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刻畫。人物,既增強了作品的人文底蘊,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繪人、以人勾史的人物傳記之奧妙,是傳記文學優(yōu)秀藝術特色的傳承。教師不妨與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相聯(lián)系,以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拓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殊貢獻與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位偉大科學家的作品。
(學生課堂自讀)
二、教師設問導讀
1.從教材第注解我們能體會些什么?
提示:—切偉大的、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錢學森召見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爆竹,要你來做這個大爆竹!碑斖,稼先回去后與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說,要去干一件工作:“從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贝_實的,在稼先為國防大事獻身時,他的女兒照樣的下鄉(xiāng)和回城沒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許德珩(鄧稼先的岳父)問嚴濟慈:“是誰為中國制造出原子彈?”嚴哈哈大笑,說:“你去問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3。作者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來寫,作出了高度評價——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這些評價下面還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題設計旨在探究話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維訓練。)
4.第四部分結束一句的討論、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故事三:楊振寧在美國聽美國人說,中國人的原子彈是由美國科學家參與做成的。他問鄧稼先“有沒有美國人?”稼先當時不便回答,待周總理說“把實情告訴他”之后,稼先寫了“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的信。信從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歡送楊振寧的宴會上。楊振寧當場打開一看,立即淚流滿面。
結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寫的自豪與驕傲,是否有敬佩、悲哀、傷痛等情感呢?
5.閱讀、分析教材中兩處引文,討論其用意。
6.總括鄧稼先生平,結束教學
《鄧稼先》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通過理解文章關鍵語句的含義,進而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2.使學生通過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能夠深刻體會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關注文中重點語段,能夠通過理解文章關鍵語詞的含義,品析句間關系及段間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教師通過對背景資料的充分梳理和恰當引用,以及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探討鄧稼先有“巨大貢獻”,為何“鮮為人知”?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第三、四、五這三個部分的細讀,體會鄧稼先盡管歷盡復雜惡劣的人文環(huán)境和異常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但依然保持著德高望重、嚴謹沉穩(wěn)、忠誠堅韌的精神品質。
首先是對鄧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鄧稼先所經歷的.客觀條件概括。
學生對于第二部分的探討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著“巨大貢獻”的鄧稼先性格沉穩(wěn)內斂,沒有張揚豐功偉績的內心需求;他長期扎根于艱苦的科研環(huán)境中,也沒有被宣傳的客觀條件。進而,教師指導學生思考下一環(huán)節(jié)探討問題:既然鄧稼先沒有張揚功績的內心需求,也沒有被宣傳功績的客觀條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貢獻”的動力是什么呢?
第二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探討鄧稼先做出“巨大貢獻”的動力是什么?
教師可以先給出幾種假設,比如“名譽”?“權力”?教師請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就這兩個做出貢獻的動力要素進行深入分析。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第三、四、五這三個部分的精讀,體會鄧稼先做出“巨大貢獻”的真正動力,進而感受其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振興祖國國防科研事業(yè)的堅定信仰。
在這里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萬里長征”“萬里長城”和“僧侶向西朝拜的旅程”這“兩個半萬里”來結合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共同體會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振興祖國國防科研事業(yè)的堅定信仰,才支持著鄧稼先作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學家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科研一線,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卻甘愿默默無聞。
第三環(huán)節(jié):總結與升華
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文章最后一個部分,作者楊振寧找到了與鄧稼先的共通之處,同時也找到了鄧稼先永恒的價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價值的呢?回顧全文,教師做總結升華:只有始終抱有熱愛民族、抵抗侵略、結束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守護人民的堅定理想信念,才是個體生命發(fā)揮自己卓越的才能創(chuàng)造出穿越時空,抵達永恒的價值的途徑。
【《鄧稼先》教案】相關文章:
鄧稼先05-01
《鄧稼先》教案范文07-04
鄧稼先教案范文03-25
鄧稼先 新教案05-01
鄧稼先205-01
鄧稼先405-01
鄧稼先反思07-13
鄧稼先故事03-04
鄧稼先的事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