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盤山盆地形成和改造歷史及構造應力場演化
六盤山盆地夾于鄂爾多斯地塊、青藏地塊和阿拉善地塊之間,在中國大地構造體系中處于獨特的構造位置.基于野外變形分析與斷層滑動矢量構造應力場反演,初步確定了六盤山盆地形成與構造演化歷史.結果表明,六盤山盆地主要經(jīng)歷了早白堊世成盆過程和后期改造過程2個大的階段.早白堊世早期,受到區(qū)域近E-W向引張應力作用而發(fā)生斷陷,盆內沉積了一套巨厚的河湖相六盤山群;早白堊世晚期在NW-SE向擠壓下,斷陷盆地發(fā)生構造反轉,局部地區(qū)褶皺回返,六盤山群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斷裂和褶皺變形,繼而盆地開始了長期的隆升剝蝕作用.晚新生代,受到印度一歐亞大陸碰撞產(chǎn)生的遠程效應,六盤山盆地先后經(jīng)歷了NE-SW向和近E-W向擠壓應力作用,盆地發(fā)生了強烈的褶皺和斷裂變形,六盤山快速隆起.六盤山盆地構造應力場演化歷史不僅為研究周緣地塊的運動學和動力學提供構造地質依據(jù),也對盆地油氣勘探具有指導意義.
張岳橋,ZHANG Yue-qiao(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北京,100081;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江蘇,南京,210093)
馬寅生,劉剛,MA Yin-sheng,LIU Gang(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北京,100081)
武麗,WU li(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北京,100083)
刊 名: 中國地質 ISTIC PKU 英文刊名: 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 2006 33(5) 分類號: P544+.4 關鍵詞: 六盤山盆地 鄂爾多斯地塊 早白堊世 構造應力場 斷層滑動矢量【六盤山盆地形成和改造歷史及構造應力場演化】相關文章:
渤海盆地熱歷史及構造-熱演化特征04-26
準噶爾盆地瑪湖-盆1井西復合含油氣系統(tǒng)侏羅系地下水動力場的形成與演化04-27
東海陸架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對烴源巖分布的控制作用04-27
四川省地質構造演化簡述04-27
甘肅陽山金礦帶構造巖漿演化與金礦成礦04-27
松遼盆地北部徐家圍子斷陷構造格局及其成因04-27
南羌塘侏羅紀盆地的沉積-構造轉換與烴源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