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原文
臨江仙原文1
原文: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譯文
荷葉荷花當數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蘭舟有如穿行于“紅妝翠蓋”之間,真是江山如畫,人更風流。
想借“一尊白酒”以“寄離愁”。橋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傳情,怎奈路途遙遠,何時才能將這離愁寄到東州呢?
注釋
李輔之:李天翼,字輔之,固安(今屬河北省)人。齊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濟源:今屬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東濟南市西北。明時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積土淤墊,湖面大為縮小。
紅妝翠蓋:指荷花荷葉。木蘭舟:用木蘭樹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詞人到河朔三年。孤負:同辜負。
東州:代指濟南。
賞析:
由詞題可知,這首詞記載的是作者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據遺山《濟南行記》記載,乙未年秋約七月,“以故人李君鋪之之故”而至濟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間,又與李輔之在濟南歡聚。金濟南府即宋齊州(今山東濟南),據《金史·地理志》記錄,濟源縣在金河東南路孟州,今屬河南。那么,李輔之又是何許人?李輔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濟南漕司從書。
這是一首寫景寄情之作。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既表達了與友人團聚的歡樂,又寫出與之天各一方的離別的愁悵。詞的上片盡寫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紅綠如繡,令人渺然有吳兒州渚之想”!昂扇~荷花”一綠一紅,以鮮明的色調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紅妝”、“翠蓋”則呼應開篇的“荷花”、“荷葉”。不禁讓人聯想起李清照的“綠肥紅瘦!弊髡叻磸吞峒熬爸轮溃梢妼ι洗斡魏杂洃洩q新。在紅綠掩映之間。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愜意。盡寫美景是為了烘托人物。詞中的風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與友人李輔之。統(tǒng)看上片,可見作者沉浸在對昔日的美好回憶之中。如畫的江山,風流的人物,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欣喜歡暢。
詞的下片,在表達效果上與上片迥然不同。下片與上片所寫不同時、不同地。道出了與友人分別三年的思念!扒Ю锕嗜饲Ю镌隆睂憙扇说.分離。本詞的寫作時間大約在戊戌年,此時正值元遺山準備攜家由濟源回太原,與濟南相隔甚遠,故曰:“千里”,“三年”寫出與友人分離的確切時間。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無一例外!耙蛔鸢拙萍碾x愁”,來表達對輔之的離愁別念。而僅以此舉還不夠。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淚。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達到思想的共鳴,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蘇軾《江城子·別徐州》中“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而全詞以情作結,感情流露自然,純真。
全詞筆調清新,以寫景入手,導入感情的抒發(fā),以景寫人,因景抒懷。一揚一抑,情感變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筆直書,無一假借。而結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極點。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可謂“得其所哉”。
臨江仙原文2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譯文
層層宮門關鎖,荒涼的皇家園林異常安靜;我靠著窗戶,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從皇帝去后,這里便一片寂靜,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蹤影。宮殿里歌聲樂聲,也早已斷絕,去追隨那一去不返的風。
云霧籠罩的朦朧之月,不知人事已經變更,直到夜將盡時,還照耀著深宮。在荒廢的池塘中,蓮花正相對哭泣;她們像暗暗傷感亡國,清露如同淚珠,從清香的紅花上往下滴。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以詠水仙,故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韻。
金鎖重(chóng)門:指重重宮門上了鎖。
荒苑(yuàn):荒廢了的皇家園林。苑,古時供帝王游賞獵狩的園林。
綺(qǐ)窗:飾有彩繪花紋的窗戶。
翠華:“翠羽華蓋”的`省語,皇帝儀仗所用的以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子,此用以代指皇帝。
玉樓:指宮中樓閣。
歌吹:歌唱和演奏音樂的聲音。。吹,鼓吹,指用鼓、鉦、簫、笳等樂器合奏的樂曲。
煙月:在淡云中的月亮。
夜闌:夜深。
藕花:荷花。
相向:相對。
香紅:代指藕花。
賞析
趙崇祚編選《花間集》,據歐陽炯《花間集·敘》后題為“大蜀廣政三年夏四月”,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詞,是時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此詞或為前蜀王衍亡國(925年)所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的作者生活在動蕩的五代十國之際,他曾做過后蜀的永泰節(jié)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可說是位極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后蜀終為趙宋所滅。鹿虔扆品性高潔,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當他重游故地,看到當年的雕梁畫棟變成了而今的殘垣斷壁時,不覺“中心搖搖”,一種強烈的黍離之悲油然升起在心頭。
筆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這首詞的最大特點。在詞人的筆下,完全是一片荒涼而凄清的景象。詞人雖也寫“金鎖”、“重門”、“綺窗”、“翠華”、“玉樓”,但這些不過是以當年曾經的繁華富麗來反襯此時的悄寂荒頹。揭示出正是這國破家亡的慘史才使得昔日的繁華如被雨打風吹去。在詞中,詞人不用一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而是筆下全是景,幾乎將其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的景物寫盡了,但“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誠然,沒有單純的寫景,寫景的目的總是為了抒發(fā)一種情懷,在這首詞中,詞人抒寫的是他的亡國之隱痛,因而景中蘊含著的又全是一片哀情。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此詞中,詞人沒有讓自己露面,然而在詞的字里行間卻隱現著他“行邁靡靡”的身影,喟嘆著他“悠悠蒼天,彼何人哉”的心聲!盁熢虏恢耸赂,夜闌還照深宮”,本是自然的場景,此刻卻染上了詞人的心緒,于是,又升發(fā)出一種物是而人非之感。就這樣,“綺窗”帶上了詞人的愁而對秋空,“藕花”含蘊了詞人的哀而泣香紅,暗傷亡國,一縷幽恨,都賦予秋空、野塘。將無知亦無情的景物寫得如此富于情致,正是詞人內心無限悲愴使然。“神于詩者,(善將情、景)妙合無垠”,作者以無一字寫情,而筆筆關情的高超技巧將內心的黍離之悲抒寫得如此有致,使人們仿佛可以從他筆下的景物中看到他憂患的面影,聽到他悠長的嘆息聲
這是一闋文人寫的最早的愛國詞。沈雄《古今詞話》上卷引倪元鎮(zhèn)《云林》稱此詞“而曲折盡變,有無限感慨淋漓處”。譚獻《鐔評〈詞辨〉》卷二:“哀悼感憤!彼^“曲折盡變”,是因為它表示“感慨”、“感憤”,并非秉筆直書,而是通過“撫今追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并以“煙月”、“藕花”無知之物,反襯人之悲傷,烘托、渲染,而愈覺其悲。
鹿虔扆
鹿虔扆(yǐ)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早年讀書古詩,看到畫壁有周公輔成王圖,即以此立志。后蜀進士。累官學士,廣政間曾任永泰軍節(jié)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人稱鹿太保。與歐陽炯、韓琮、閻選、毛文錫等俱以工小詞供奉后主孟昶,忌者號之為“五鬼”。蜀亡不仕。其詞今存6首,收于《花間集》,其詞含思凄惋,秀美疏朗,較少浮艷之習,風格近于韋莊,代表作《臨江仙》。今有王國維輯《鹿太保詞》一卷。另據當代知名學者考證,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謂“五鬼”之說,純屬虛構。
臨江仙原文3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譯文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層深,云霧繚繞的樓閣門窗經常關閉。騁目四望,只見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來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圍,樹木漸綠,宣告春已歸來,但我卻無家可歸,看來要老死建康城了。
憶往昔多少回吟賞風月,飲酒作詩,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卻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還有誰會憐憫你的憔悴與衰?元宵試燈也好,踏雪賞景也好,都沒有這份心情了。
注釋
、排R江仙:原唐教坊曲名,雙調小令,后用作詞牌名。此詞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韻格。
、茪W陽公:即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兜麘倩ā罚褐笟W陽修詞作《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怯瑁何?釔郏悍浅O矏邸
、葦甸牐簬资住i,首。
、陕暎褐冈~牌。
⑹幾許:多少。
、嗽拼办F閣:云霧繚繞的樓閣。扃(jiōng):門環(huán)、門閂等。在此謂門窗關閉。
、堂份啵èǎ好坊ǖ妮砝。
⑼秣(mò)陵:秦改金陵為秣陵,與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蘇南京。
、稳死辖ǹ党牵阂蛔鳌叭丝徒ò渤恰。建康,又作“遠安”。
、细性乱黠L:即“吟風弄月”,指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寫詩填詞,形容心情悠閑自在。
、袩o成: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業(yè)無成,而是承上詞意,指對“風月”不感興趣,也不敢去接觸,什么也寫不出來。
、训蛄悖盒稳菔挛锼
、以嚐簦号f俗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晚上張燈,以祈豐稔,未到元宵節(jié)而張燈預賞謂之試燈。
⒂踏雪:謂在雪地行走。亦指賞雪。
臨江仙原文4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
作者:納蘭性德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干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昨夜和人相約,時間緩緩流淌,已經深夜。一輪新月掛在天際,周圍寥寥幾顆孤星。夜色將近,人未眠,在這三更時分,所有人都睡下,寂靜無聲的夜里,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令我焦慮不安。
我猜想是瞿塘峽那樣的艱險遙遠的道路阻隔約會的意外事故,讓我錯怪他的無情。闌干外,聽不到來人的聲音,寂靜無聲,未能聽到風吹護花鈴的聲響,讓人不禁斷腸淚下。
注釋
個人:那人。
“嚴城”:戒備森嚴的`城。
玉漏,漏壺,古代的計時器。
鼠窺燈;形容環(huán)境寂靜荒僻。用秦觀《如夢令》“夢破鼠窺燈”意。
瞿唐:.亦作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首,兩岸懸崖壁立,水速風疾,中有滟滪堆,古時行船者常在此遇難,這里來比喻阻隔約會的意外變故。
護花鈴: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賞析
起句點破一個人在等待意中人赴約,寫夜深人靜的夜景,從室外到室內,情景交融,有靜有動!叭遂o鼠窺燈”一句生動地寫出等待中的焦急和緊張,連老鼠的動靜也逃脫不了人的關注,可見這人的精神是多么集中。下闋轉而交代了約會的結果是失敗。但亦言明了失敗的原因不是兩個有情人彼此變心,而是某些不可明言的外界因素的介入造成了遺憾。結句由情入景,寫出這種遺憾深重,無法彌補。
情人約會,要等的還是男性。等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要等的人遲遲不來,開始思索她爽約的原因?赡軐Ψ接兄刂刈璧K,不能出門相見,而非無情爽約。
臨江仙原文5
臨江仙引·渡口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云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翻譯
傍晚離開渡口,乘瘦馬登上山崗平坦路。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鳳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現的翠綠色,襯托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思遠,南國的秋景,無處不凄涼。
自從和她離別以來彼此便杳無音信,難忘那云愁雨恨的離別之情。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終日就這樣獨自佇立,直到夕陽西沉。
注釋
臨江仙引:詞牌名,正體雙調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向晚:近晚,傍晚。
陟:登上。
平岡:平緩的山脊。
暮山:暮色中的山。
橫翠:翠色橫亙。
襯:以暮山為背景襯托。
飄黃:黃葉飄零。
素景:秋景。
楚天:長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云愁雨恨:因男女戀情而引起的煩惱。
帝城:京城。
凝情:全神貫注。
望斷淚眼:即淚眼望斷。望斷,望盡。
賞析
上片在人物活動中寫景:渡口斜陌,瘦馬行人,登平岡而望秋景,從暮山橫翠、殘葉飄黃中生發(fā)出憑高念遠的凄涼之感。下片懷念香閨佳人,因久無信息而煩惱愈深,舊情難忘。意欲返回帝城,卻又煙水茫茫,歸期無望,只好獨立斜陽,望斷淚眼。
此詞表面上雖寫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實在多于相思之情。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馬,陟平岡,在深秋暮色中,面對的只是暮山橫翠、殘葉飄黃,非常的凄涼。此刻,或許只有脈脈溫情可以撫慰他孤獨的懷抱,但“香閨別來無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溫馨的'回憶,也只是回憶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歸路”又“煙水茫!,縱使他“凝情望斷”了“淚眼”,最終也只留下一個“盡日獨立斜陽”的孤獨的身影。漂泊,阻斷了過去和未來,使漂泊者成為一個純粹孤獨的存在,一個被時間和空間同時剝離了的存在,這是非常悲哀的。
這首詞語言凝練,節(jié)奏舒緩,首尾呼應;通篇不用典實,不施涂澤,清暢如話,彌見其天真率意也。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屢次下第,經過艱難曲折,終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進士,隨即踏入仕途。這時詞人約近五十歲了。他入仕之后長期擔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職,久困選調,輾轉宦游各地,很不得志。這首《臨江仙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寫的羈旅行役之詞。
臨江仙原文6
原文: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
作者:納蘭性德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干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翻譯:
昨夜與情郎相約定,在三更時分相會。城樓上漏壺顯示,已到三更。天際一彎新月,伴著幾顆星。夜將盡,她還在等待中未眠。一片靜謐,只有老鼠在燈下張望不停。
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擱了吧,剛才真不該暗恨他無情爽約。小欄桿外寂靜無聲,沒有人來,只有幾次輕風吹響了護花鈴,提醒獨自等待的她現在多么寂寞,徒增傷悲。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六十字,平韻格。
個人:那人。
嚴城:戒備森嚴的'城池。
新月:農歷每月初出現的彎形的月亮。
鼠窺燈;形容環(huán)境寂靜荒僻。用《如夢令·遙夜沈沈如水》“夢破鼠窺燈”詞意。
瞿唐:即瞿塘,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峽口有夔門和滟滪堆。
闌干:即欄桿。
護花鈴: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
臨江仙原文7
原文
千里長安名利客,輕離輕散尋常。難禁三月好風光。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眼淚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無千日酒,空斷九回腸。
鑒賞
開頭從思婦的心中對游子的責難寫起,“千里長安名利客”七字交代了游子的去向──長安,緣由──為名利而遠行!扒Ю铩币辉~強調了游子出行之遠,也蘊含了思婦的憂怨深情。“輕離輕散尋!币痪,寫出思婦對游子“重名利輕別離”的責難。此語率直質樸,從肺腑流出。如按此意寫去,下面的情與景,該是愁情苦景,但本篇行文卻突然轉筆,道“難禁三月好風光,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皾M階芳草綠”二句是對“三月好風光”的形象描繪。詞人以清新平易之筆勾出一幅春景圖:春草如茵,滿階新綠,一片粉白,杏花飄香。這里粉綠交輝,一派生機。它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歡樂,即或是良人遠游的`思婦,也情不自禁地要享受這大好春光。“難禁”點明情不自禁也。
然而,明媚的春光,雙棲鳥,比翼蝶,必然引起思婦的相思之情。故下闋又一個轉筆:“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眼淚汪汪”,描繪了當年游子遠行的情景!坝浀谩北砻魇撬紜D的回憶,“年時”即當年,那時!芭R上馬”指游子即將上馬遠行。“看人眼淚汪汪”寫思婦難舍難分之狀。“淚汪汪”語言平實而形象鮮明。“人”指游子!叭缃癫蝗谈剂俊币痪洌剐形挠忠晦D,翻到眼前,講既不愿回憶當年分離之狀,又不愿想今后孤棲之情!案痹僖病F鋵,聯系開章的對“名利客”的責難,過片處對分別時淚眼汪汪的描述,均說明“不忍思量”偏要“思量”,感情的閘門是無法關閉的。故結句道:“恨無千日酒,空斷九回腸”想以酒澆九曲愁腸,然而又恨無酒澆腸,“無千日酒”可見愁日之多,這怎不令詞人悲嘆“空斷九回腸”!
清·袁枚說:“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隨園詩話》卷四)本詞行文山重水復,起伏轉折,云霓明滅,曲折盡意。時而述游子,時而寫思婦;時而眼前景,時而當年事;時而景物描繪,時而內心勾畫;時而恨,時而喜,時而悲,時而愁,如此產生了千回萬轉的藝術效果。這正如宋·姜夔所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保ā栋资廊嗽娬f》)
“臨江仙”又名“謝新恩”、“雁后歸”、“庭院深深”、“畫屏春”,計十一體,有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六十字、六十二字、雙調,各有四句、五句、六句之分,均為平聲韻。本詞用六十字體,雙調,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臨江仙原文8
原文: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注釋:
、啪剑涸诤隙赐ズ,又名湘山。《水經注》:“湖中有君山、編山……是山湘君之所游處,故曰君山!崩畎住杜闶汤墒逵味赐プ砗蟆吩娭骸皠i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普婢常荷裣删辰纭妒斑z記》載: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音,徹于山頂。
⑶參然:星光閃爍,時隱時現的樣子。
、攘_浮山:仙山名。據《元和志》載:羅山之西有浮山,蓋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并體,故曰羅浮。據唐河東先生所撰《龍城錄》載:隋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憩于松林間酒肆旁舍,見一女人,淡妝素服,師雄與語,芳香襲人。因與扣酒家門飲,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戲舞,師雄醉寢。久之,東方已白。起視,乃在大梅樹下。月落參橫,惆悵而已。
、伞坝新贰本洌簜髡f洞庭口君山下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俗稱“巴陵地道”。謝靈運《羅浮賦序》:“客夜夢見延陵茅山,在京之東南,明旦得洞,經所載羅浮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羅浮,正與夢中意相會。遂感而作羅浮賦。
賞析: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溫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吊凄涼之意,蘊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羅浮仙子。上片“洞庭”兩句,極言洞庭之大,寫景頗佳。下片好在景與情生,仙有人情。“萬里平湖秋色冷”,著一“冷”字,境界全出,極妙。
此詞作者運用了虛實相間的寫作手法,充分地馳騁想象,淋漓盡致地寫出了洞庭湖的神韻。詞中描寫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難辨。洞庭素稱“八百里”,說波浪連天,湖中君山猶似一點,雖不免夸張,終屬真境;說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樓珠殿”,與明月交輝,則是神話傳說,屬幻境。說湖中星影參差,隨波上下,湖畔霜華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說洞庭與千里之外嶺南的羅浮山相連,卻是傳聞之詞,應屬幻境。真境,固然歌頌了山河壯闊,幻境,又為這壯闊著上虹霓船的奇麗色彩。真真幻幻,虛虛實實,共同構成這闊大的詞境共同襯托出詞人闊大的襟懷。
此詞在語言運用上,崇尚自然平易,“甚蘊藉有情致”(鄭振鐸語),給人一種清新明麗的感覺。
臨江仙原文9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1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2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3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4。
注釋:
1、午橋:在洛陽南!短茣づ岫葌鳌份d,裴度“治第東都集賢里……午橋作別墅,具燠館涼臺,號綠野堂!
2、長溝:指洛河。
3、二十余年:徽宗政和年間,二十多歲的'陳與義,在洛陽經歷了北宋的承平時代,目睹了不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4、古今二句:謂古今多少興亡故事,均已化為云煙、變成漁歌樵唱的歷史材料。
賞析:
上片追憶洛中舊游。午橋會飲,英才濟濟,良辰美景,興會無前。青年時代志氣軒昂、春風得意的境況宛然在目!靶踊ā倍,“仰承‘憶昔’,俯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藝概》)。下片夜燈小閣感懷。過片一句推進到當今,“如一夢”、“堪驚”云云,往事云煙縹緲,二十年風雨顛沛、交游零落、國事滄桑,盡括其中!伴e登小閣”,語似閑淡,而實感愴無限。末將古今興亡收攏到三更漁唱,空靈凄惋,余韻不盡。由青年之盛游,到晚境之寂落,由一己之今昔,到歷史人事之滄桑,俯仰今昔,古今同慨。小令而囊括宏闊,正是簡齋詞超絕之處。
臨江仙原文10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原文: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翻譯:
譯義:
夢醒時覺得人去樓空為孤寂困鎖,酒醉醒來但見門簾低低下垂。去年春天離別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時。她想起凋殘的百花中獨自凝立,霏霏細雨里燕子雙雙翱飛。記得與歌女小蘋初次相見,她穿著兩重心字香熏過的羅衣。通過琵琶的彈奏訴說出自己的相思。當初曾經照著小蘋歸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蘋卻已不見。
注釋:
這兩句眼前實景,“夢后”“酒醒”互文,猶晏殊《踏莎行》所云“一場秋夢酒醒時”;“樓臺高鎖”,從外面看,“簾幕低垂”,就里面說,也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表示春來意與非常闌珊。許渾《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樓臺深鎖無人到,落盡春風第一花。“卻來:又來,再來!叭ツ甏汉蕖笆禽^近的一層回憶,獨立花前,閑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臥,靜掩房櫳意興還稍好一些。鄭谷《杏花》:”小桃初謝后,雙燕卻來時!啊豹毩ⅰ芭c雙燕對照,已暗逗懷人意!段宕娫挕肪砥咭毯辍秾m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埃ㄎ淘娙姟对娫捒傹敗非凹硎。)此篇蓋襲用成語,但翁作不出名,晏句卻十分煊赫。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樂府向例可引用詩句,所謂”以詩入樂“,如用得渾然天成,恰當好處,評家且認為是一種優(yōu)點。(二)詩詞體性亦不盡同,有用在詩中并不甚好,而在詞中卻很好的,如前錄晏殊的”無可奈何“”似曾相識“一聯(見72頁晏殊《浣溪沙》注⑴)。(三)優(yōu)劣當以全篇論,不可單憑摘句。以下直到篇末,是更遠的回憶,即此篇的本事。小萍,當時歌女名。汲古閣本《小山詞》作者自跋:“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蘋云,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小蓮、小萍等名,又見他的《玉樓春》詞中。心字羅衣:未詳。楊慎《詞品》卷二:“心字羅衣則謂心字香薰之爾,或謂女人衣曲領如心字!罢f亦未必確。疑指衣上的花紋!毙摹爱斒亲w,故可作為圖案!眱芍匦淖帧,殆含”心心“義。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之一:”山花插鬢髻,石竹繡羅衣“,僅就兩句字面,雖似與本句差遠,但太白彼詩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顯然為此詞結句所本,則”羅衣“云云蓋亦相綰合。前人記誦廣博,于創(chuàng)作時,每以聯想的關系,錯雜融會,成為新篇。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勝枚舉者。此書注釋,只略見一斑而已。彩云比美人。江淹《麗色賦》:“其少進也,如彩云出崖!捌浔扔髅廊酥×x仍從《高唐賦》”行云“來,屢見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賦彩云“、《鳳凰曲》”影滅彩云斷“及前引《宮中行樂詞》。白居易《簡簡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氨酒碑敃r明月“”曾照彩云“,與諸例均合,寓追懷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據他在《小山詞·自跋》里說:“沈廉叔,陳君寵家有蓮、鴻,蘋、云幾個歌”晏每填一詞就交給她們演唱,晏與陳、沈“持酒聽之,為一笑樂”晏幾道寫的詞就是通過兩家“歌兒酒使,俱流傳人間”,可見晏跟這些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有一首這樣的《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絳臘等閑陪淚,吳蠶到老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梢姡@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不過是他的好多懷念歌女詞作中的一首。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更有其獨到之處。
《臨江仙》共四層: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guī)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后樓臺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后,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那么“夢”和“樓”有什么必然聯系呢?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這兩句的.后面不是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么?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貞泬艟,卻怨“樓臺高鎖”,那就等于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樓之上。請再看晏幾道的一首《清平樂》: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想到,這是多么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呀!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xiāng)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愁豈能消!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三句為第二層!叭ツ辍眱勺制鹆顺星皢⒑蟮淖饔。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遣詞之妙,獨具匠心!“卻”字和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卻”字一樣,當“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說:去年的離愁別恨又涌上了心頭。緊接著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最后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奥浠ā笔緜褐,“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古人常用“雙燕”反襯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馮延已《醉桃源》“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就是其中一例。晏詞一寫“人獨立”再寫“燕雙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歐陽修《好女兒令》“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后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把“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苯忉尀椤爱敵踉浾湛葱√O歸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蘋卻已不見”,這樣解釋雖然不錯,但似乎比較乏味。如果把這兩句解釋為“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這樣會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樣的小蘋在讀者的頭腦里,會更加嫵媚多姿了。 把“在”字當作表示處所的方位詞用,因為在吳系語中,“在”能表達這種意思。某處可說成“某在”。楊萬里《明發(fā)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霸谠凇豹q“處處”也,可作佐證。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后 2、酒醒 3、人獨立 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闋寫詞人的回憶。詞人想到是“兩重心字”的“羅衣”和“曾照彩云歸”的地方,還有那傾訴相思之情的琵琶聲。小蘋的形象不僅在詞人的心目中再現,就是今天的讀者也不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結構嚴謹,情景交融,不失為我國古典詩詞中的珍品。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上片起首兩句,寫午夜夢回,只見四周的樓臺已閉門深鎖;宿酒方醒,那重重的簾幕正低垂到地。
“夢后”、“酒醒”二句互文,寫眼前的實景,對偶極工,意境渾融。“樓臺”,當是昔時朋游歡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樓空。詞人獨處一室,在寂靜的闌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獨與空虛。
去年春恨卻來時。
第三句轉入追憶!按汉蕖保虼禾斓氖湃ザa生的一種莫名的悵惘!叭ツ辍倍,點明這春恨的由來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樣是這春殘時節(jié),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涌上心頭。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寫的是詞人,一個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 “落花”、“微雨” ,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征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在夢后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纏綿悱惻,令人流連忘返!奥浠ā倍,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艷絕倫的意境。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過片是全詞樞紐。“記得”,那是比“去年”更為遙遠的回憶,是詞人 “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詞·自跋》中提到的 “蓮、鴻、蘋、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屬意者的名字入詞,小蘋就是他筆下的一個天真爛漫、嬌美可人的少女。本詞中特標出“初見”二字,用意尤深。夢后酒醒,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見時的形象,當時她“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彼┲×_衫子,上面繡有雙重的“心”字。此處的“兩重心字”,還暗示著兩人一見鐘情,日后心心相印。
琵琶弦上說相思。
小蘋也由于初見羞澀,愛慕之意欲訴無從,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樂聲,傳遞胸中的情愫。彈者脈脈含情,聽者知音沉醉, “琵琶”句,既寫出小蘋樂技之高,也寫出兩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許已經無語心許了。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結拍兩句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轉而寫別后的思憶。
詞人只選擇了這一特定情境:在當時皎潔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飄然歸去。彩云,借以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
結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后”相應。如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于當時了。夢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zhí)著到了一種“癡”的境地。
臨江仙原文11
原文
[宋]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釋:
【1】臨江仙:詞牌名。唐教坊曲,雙調小令,用作詞調。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后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2】高詠:朗聲吟詠。
【3】楚詞:亦作“楚辭”,本為楚地歌謠。戰(zhàn)國楚屈原吸收其營養(yǎng),創(chuàng)作出《離騷》等巨制鴻篇,后人仿效,名篇繼出,成為一種有特點的文學作品,通稱楚辭。
【4】午日: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
【5】酬:指過、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
【6】節(jié)序:節(jié)令。
【7】“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紅更美。這是懷念昔時生平歲月之意。榴花,指石榴花。
【8】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
【9】凝笑:長時間含笑。
作品賞析:
詞一開頭,吐語挺拔,一語驚人!案咴伋~”,透露了在節(jié)日中的感傷心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jié)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他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實回想過去,產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陳與義因《墨梅》詩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現在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沒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在這值得紀念的節(jié)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肮(jié)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昂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tài)。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叭f事一身傷老矣”,這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危》),“孤臣霜發(fā)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自己歲數的悲嘆,與詞同調!叭挚|”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墻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叭挚迸c“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戎葵”雖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xiāng),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于對屈原的懷念之中!熬票顪\”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泵鎸ο娼髡呒谰频尿\,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以此詞而論,吐言天拔,豪情壯志,意在言外,確如遺山所說“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讀者從對“天涯節(jié)序匆匆”的惋惜聲中,從對“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浩嘆中,從對“酒杯深淺去年同”的追憶里,可以領略到詞人“隱然眉睫間”的豪放的悲壯情調。黃升說《無住詞》“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句妙詞選》卷一),指的也是這種悲壯激烈的深沉格調。
臨江仙原文12
原文:
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閑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關。
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云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huán)。
風流皆道勝人間。
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譯文:
、劈S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水經注》:“湘水北徑黃陵亭西!表n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通典》:“湘陰具有地名黃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庇謸兜乩碇尽份d:湖北宜昌縣西,重巖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⑵關關:鶯啼聲,象聲詞。
、窃露穑涸铝,以月擬人,故稱“月娥”。彎環(huán):月彎如環(huán)。
注釋:
⑴黃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端涀ⅰ罚骸跋嫠睆近S陵亭西!表n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薄锻ǖ洹罚骸跋骊幘哂械孛S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又據《地理志》載:湖北宜昌縣西,重巖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⑵關關:鶯啼聲,象聲詞。
、窃露穑涸铝,以月擬人,故稱“月娥”。彎環(huán):月彎如環(huán)。
賞析: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溫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吊凄涼之意,蘊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湘妃之事。上片寫黃陵廟前的自然景色,江水環(huán)繞,嬌鶯獨語,滿庭綠苔,陰云無事,飄浮繞山,緊扣一個“閑”字,境界確是“悠閑清靜”。
下片轉寫到湘妃之事,但用的是曲筆暗寫!昂嵐摹倍,是說湘靈已去,空留月娥照江天!帮L流”一句,是憑吊湘靈的忠貞愛情。最后二句,借屈原美人香草之意,表現了人們應該要忠貞于愛情的思想!惰蚯f漫記》評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可謂說得出,妙在語拙而情深!
臨江仙原文13
臨江仙
唐代·牛希濟
峭碧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幖m殿是仙蹤。
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
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謝家仙觀寄云岑,巖蘿拂地成陰。洞房不閉白云深。
當時丹灶,一粒化黃金。
石壁霞衣猶半掛,松風長似鳴琴。時聞唳鶴起前林。
十洲高會,何處許相尋。
渭闕宮城秦樹凋,玉樓獨上無憀。含情不語自吹簫。
調清和恨,天路逐風飄。
何事乘龍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三清攜手路非遙。
世間屏障,彩筆畫嬌饒。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關。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云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huán)。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判死為紅顏。
素洛春光瀲滟平,千重媚臉初生。凌波羅襪勢輕輕。
煙籠日照,珠翠半分明。
風引寶衣疑欲舞,鸞回鳳翥堪驚。也知心許恐無成。
陳王辭賦,千載有聲名。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水精宮殿豈無因。
空勞纖手,解佩贈情人。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
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
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臨江仙原文14
原文:
直自鳳凰城破後,掰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蹄。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作品賞析:
此詞約作于靖康之變后十四年。詞中在對離情別緒的抒寫中,寄寓了沉痛的家國淪落之感,是一曲深沉的時代哀歌。作者在個人身世中寄托亡國之悲,集中描寫一場巨大的事變對一個普通家庭的毀滅以及當事者在這場災難中產生的心靈感受,反映了整個時代的大悲劇,這就大大地開拓了詞境,賦予它廣闊的社會現實意義。
詞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從金兵攻占汴京寫起!爸弊曾P凰城破后”,指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占。鳳凰城,漢唐長安的美稱,以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得名(見《三輔黃圖》),這里借指宋都!半⑩O破鏡分飛”,喻夫妻離散!半⑩O”,出自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而“破鏡”一事,則見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倘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zhí)其半”以“直自”句起,一上來就暗示汴京失守之前,主人公生活平靜,家庭團聚,十分美滿。但作者又把這一切都推到幕后,只從美好事物的消失寫起,便極大地調動了每一位讀者的想象力,使他們不能自己地去尋味那些沒有寫出來的、與現實形成強烈對照的往事。這就是前輩詞論家所說的“掃處即生”之法,使全詞從開頭便抓住了讀者。
同時,就前后的關系而言,這首句詞又明確交待了次句“擘釵破鏡”的緣由。“擘”與“破”,都是使動詞,這就是說,釵非自擘,鏡也非自破。而“分飛”二字,又遞進一層,暗示著這場離散的程度,并為下文埋下伏筆。從用典上來看,唐玄宗與楊貴妃之“擘釵”,徐德言與樂昌公主之“破鏡”,皆因戰(zhàn)亂所致,作者用來反映主人公在靖康之難中的遭遇,可謂妙合無痕。
“天涯海角信音稀”句是對分飛作進一步的闡發(fā)。親人離散于天涯海角,無由尋覓。金兵攻下汴京后,許多人拋妻別子,流落江南,這位主人公也是如此。那一江之隔,竟在他心中引起天涯海角的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歷史內容是很豐富的。正是金兵的進攻,才生生將親人拆散,而這條江便有了萬水千山的分量。因此,“天涯海角”雖是極言之,卻蘊涵著相當的歷史真實!靶乓粝 保瑢嶋H上是說音訊全無。
“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是主人公對親人所在之處的揣想。遼海,泛指遼東濱海之地,亦即上句的海角。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北,亦即上句的天涯。這兩句雖都是借遼遠的邊關,表現主人公對親人流落的焦慮,其中卻又有賓主在。金兵攻宋是從遼海而來,他們常把所擄的宋朝臣民帶回去為奴。因此,作者的重點是指遼海,玉關不過是陪襯而已。此處,作者將樂府詩簡質的交待性描寫,轉化為一種帶有濃厚浪漫色彩的夢境,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超越了主體與客體,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展現了主人公愛情的真摯和執(zhí)著。同時,這兩句也使作品的思想意蘊升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主人公回不到北方,更找不到親人的蹤跡,而這一切,他都借助夢境加以實現,實際是對現實的一種變相抗爭。再者,“魂斷”的描寫也有著很深的涵義。作為凝聚度很高的抒情詞,作者不可能對主人公所牽掛的情事作詳細的交待,但是,他卻暗示了主人公對親人處境的深深憂慮。
詞上片寫離別的痛苦,下片則寫對重逢的向往。過片“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承上啟下這里的星,顯然是指牽牛和織女。那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一年一度的天河會,雖然算不得美滿,可比起自己,卻是強過百倍。對比之下,主人公當然會更加體會到這漫長的十四年,是多么堅固,多么難以消磨。
盼來盼去,望穿雙眼,仍是“不見人歸” 。那么,“人歸”二字,究竟屬誰?是指親人來到自己身邊呢,還是指自己歸回北方,與親人團聚?顯然是后者。因為主人公明白,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只有收復了失地,彼此才能結束流離生活,回到故鄉(xiāng),重新團聚。而以“如何”領起的這一問句,浸透著他個人的失望,也浸透著一個民族的失望。
“今春還聽杜鵑啼”一句飽含著他十三年來,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無限辛酸。新的一年,籠罩在他心頭的陰影仍是那樣沉重。那杜鵑啼聲,以其在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tǒng)意象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義,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擊。一個“還”字,貫穿了過去與現在,交織著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對以后的狀況作了一定的暗示。這句看似覺平常,實則出筆極為沉重,有千鈞不敵之力。
作者最后寫下了“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二句作為全詞的結尾,也作為對作品整體感情的概括。
“塞”字,承上遼海和玉關!叭恪笨梢允茄矍爸埃髡邔Υ擞|物起興。作為一種年年準時經過的候鳥,寒雁能克服一切大自然的障礙,勇敢地向目的地進發(fā),相形之下,主人公由衷地感到人不如雁。而中國古代傳統(tǒng)上有著魚雁傳書的傳說,因此,雁就又帶有雙關意味,暗承前“天涯海角信音稀”一句。十四年來,他一次次地關注著那邊塞飛來的大雁,焦急地等待著親人的消息,而時光不斷地飛逝過去,結果仍是“信音稀”。寫到這里,連“魚雁傳書”這樣美麗的幻想也不復存在了,可見現實是何等的殘酷。在詞人看來,人的重逢固然最好,即便能夠“信音”相通也聊可慰藉,而現在,二者都成了泡影,那么,主人公的心情不得不較之過去任何時候更為沉重了。
這首詞的妙處在于將十四年間國破家亡,到處流浪的種種切身經歷濃縮于一瞬,集中筆墨描寫戰(zhàn)亂時最富表現力的一段。
此詞不僅拓展詞這種文學樣式的表現范圍,而且小中見大,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大悲劇,其意義不可等閑視之。
臨江仙原文15
臨江仙·柳帶搖風漢水濱
五代 牛希濟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鴛鴦對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水晶宮殿豈無因。空勞纖手,解佩贈情人。
注釋
弄珠游女:指佩珠的'女子!俄n詩外傳》:“鄭交甫南適楚,遵彼漢皋臺下,遇二女,佩兩珠。交甫目而挑之,二女解佩贈之。”
羅裙句:羅裙飄動,扇起了細塵。
空勞纖手:徒勞纖柔之手。因人與神道不可通,故曰“空勞”。
評析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溫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吊凄涼之意,蘊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漢皋神女,妙在人神無隔,情致婉奕,清新流暢,對游女的輕盈多情的形象,著墨不多,但刻畫得神采飛動,風流感人。
【臨江仙原文】相關文章:
臨江仙·暮春原文翻譯09-12
臨江仙·寒柳原文賞析12-18
臨江仙·閨思原文及賞析02-27
臨江仙·梅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翻譯03-01
臨江仙·都城元夕原文及賞析02-27
臨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原文及賞析02-27
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原文賞析12-18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原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