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秋思》課堂實錄
《秋思》課堂實錄1
院《秋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同組的還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這組詩詞反應(yīng)的主題是:思鄉(xiāng)情。《秋思》雖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如何在課堂上能與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除了詩的內(nèi)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么?詩的課堂到底應(yīng)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不禁自問:新課程背景下的古詩應(yīng)怎么教,古詩教學應(yīng)把握什么?應(yīng)帶給學生什么?
我個人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yīng)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這才無愧于古人創(chuàng)造詩詞,無愧于詩詞有別于其它文體,無愧于編書者納入古詩詞教學的用意。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shè)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一、和學生一起在讀中感悟詩情。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yīng)不同于其它的課文閱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只有28個字,我們不能把詩拆得支離破碎,使它失去了整體的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整節(jié)課我安排了學生大大小小的讀差不多有二十多次。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再師生配合讀,讀出這首詩特有的憂傷。接著課中導(dǎo)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chǔ)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老師的引讀、看意境讀、想像讀,最后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鄉(xiāng)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引領(lǐng)學生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古詩詞言簡意賅,一字千金,是極富魅力的。每個字、詞都是作者獨具匠心所在。所謂“十年得一字”、“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錘煉語言的佳話。在深入備課后,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耙馊f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dǎo)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后,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么”“見不到什么”,“風是無形的,看不見但作者卻感受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lǐng)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讓學生感悟詩人“鄉(xiāng)愁生于秋風里”、“鄉(xiāng)思寄寓家書中”、“鄉(xiāng)心乃在寂寞處”。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nèi)心的橋梁,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詩人的“意萬重”是詩的重點。當學生感受到張翰能棄官而回,而詩人卻只能通過寫家書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詩人又豈止是思家呢?于是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詩人的“意萬重”我讓學生交流張籍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對詩人有所了解后,我馬上又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意萬重”可能是什么?這樣學生通過理解后的想象,就有可能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了,這樣詩中“意萬重”學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
在《秋思》一課中,我前后安排了多次不同類型的想象!耙娗镲L”“意萬重”是聯(lián)想,聽誦讀想象畫面是一種表現(xiàn)想象,配樂想象家書是一種創(chuàng)造想象,多維度問作者是一種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發(fā)下,學生的想象豐富起來,說話寫話的訓(xùn)練就水到渠成。
三、指導(dǎo)學生在寫中深化詩情。
在《秋思》一課教學中,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我運用多媒體,凄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此時我說:“這瑟瑟的秋思,絞碎了詩人思鄉(xiāng)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說些什么呢?”學生們遐想翩翩,我讓學生拿出筆來寫一寫家書,學生紛紛拿起了筆,盡情地釋放著內(nèi)心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在“寫”當中得到了釋放。
互文印證也是我這節(jié)課采用的一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學生深入領(lǐng)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xiāng)愁后,當捎信人帶走了信時,我及時挑疑:這帶走的僅僅是一封信嗎?它還帶走了什么?學生馬上反應(yīng)出帶走還有作者的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作者對家人的祝!壹皶r把學生引入孟郊的《歸信吟》:書去魂亦去,兀然恐一身。讓學生再一次走進了張籍的心中。接著我還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思鄉(xiāng)古詩,進一步感受鄉(xiāng)愁,最后把學生帶進來現(xiàn)代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中,在凄婉的音樂背景下,聽教師范讀,學生自己讀,把鄉(xiāng)愁提升到愛國情愁中。
課前的設(shè)想只是我的一個理想課堂,一堂課下來,遺憾頗多。如:時間的掌握,詩中的挖掘都還欠火候,與學生的互動還欠缺,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秋思》課堂實錄2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宋代王安石眼中鄉(xiāng)愁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鄉(xiāng)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籍寫的《秋思》(板書課題)。請同學們翻開書22頁。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師: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生:自由讀詩。
師:我看同學們都會讀了,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誰愿意來當一個最勇敢的孩子。
生:讀詩。
師:讀得真不錯,聲音響亮。還有誰也想來試一試。生讀。
真棒!老師聽出他讀出了古詩特有的節(jié)奏。(課件出示古詩)
(講解字音)生再讀。
師:很好。來咱們?nèi)嘁积R讀《秋思》。起。
師:這首詩同學們都讀得字正腔圓了。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師: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準備起。
現(xiàn)在老師想調(diào)換一下,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讀后半句,敢嗎?好準備起。
師:真不錯?蓡螁螘x還不夠,還要理解詩意,F(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書中的插圖、注釋,也可以借助工具書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讀詩意。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讀懂了詞語的意思。
生:2.我知道這是詩的意思。
師:真厲害知道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見秋風刮起就想家了!
師: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鄉(xiāng)情呢?
生:洛陽城里見秋風。(點擊課件出示詩句)
師:可是秋風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那作者看見的是什么?
生:是葉子飄落、草黃了、雁子往南飛……
師:是呀,落葉要歸根、雁子要南飛,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見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師:站在凄涼的秋風中,作者想——家。
因秋風而思家的,歷史上還有個典故呢。晉代張翰(點擊課件出示詩句)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駕而歸!保ā稌x書張翰傳》)張翰是張籍的同鄉(xiāng),他寧愿棄官而回家。而張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陽嗎?有誰知道張籍?
生:交流張籍資料。(課件出示)
師: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風絞碎了詩人思鄉(xiāng)的心,詩人難以回鄉(xiāng),愁腸百轉(zhuǎn),他縱有千言萬語又該如何傾述呢?
生:寫家書。
師:可這是一封怎樣的家書呀?你能從詩中找出句子嗎?
生:欲作家書意萬重。(板書:意萬重)(課件出示詩句)
師:意萬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換個詞嗎?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同學們拿起筆來,把張籍想說的話寫下來吧。ㄕn件出示小練筆)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熒咏涣鳎x完寫句再讀詩。)
師:把我們所有的話加起來張籍覺得夠嗎?(不夠)
是呀,縱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詩人的心,這真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領(lǐng)悟: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信寫好了,我們來看看張籍寄信的畫面。(課件出示詩句)
同學們張籍寄信時,他心情如何?你能從詩中找出這個字嗎?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擔心什么?
師:可臨行為什么又開封?“開封”是什么意思?“又開封”呢?
生:“開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開。
“又開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開,又合上又打開……
師:詩人把信打開幾次?
生:一次,兩次,三次……
師:第一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fù)恐匆匆說不盡
第二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fù)恐匆匆說不盡
第三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fù)恐匆匆說不盡
張籍呀張籍你已經(jīng)看了一遍又一遍,為何呀?——生: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四、回讀,深化情感。
師:是呀,小小的一封家書怎能承載一個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愁呢!請讀《秋思》
師:信帶走了,可帶走的僅僅是信嗎?
那他還帶走了什么?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師:張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寫下: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歸信吟》(點擊課件呈現(xiàn))讀詩。
師:魂去也,空一身哪!現(xiàn)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音樂響起)生讀詩;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張籍身在洛陽,心在故鄉(xiāng)。這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請讀《秋思》。秋風乍起,思鄉(xiāng)涌起,寫不完的思念,說不盡的鄉(xiāng)愁,再讀《秋思》
五、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這思鄉(xiāng)懷親又何止張籍和孟郊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xiāng)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課前老師讓你們收集有關(guān)思鄉(xiāng)的古詩有嗎?
生交流思鄉(xiāng)的古詩,進一步感受鄉(xiāng)愁。
師:我看同學們手中還有很多思鄉(xiāng)的古詩,課后咱們班來辦個思鄉(xiāng)的古詩大會好嗎?
師:老師這里也有思鄉(xiāng)詩句。(課件出示)師生配合讀。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唐.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唐.馬戴
明月有情應(yīng)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清.袁枚
師:這思鄉(xiāng)懷親從唐至清源源流傳,他流呀流,流進當代臺灣詩人余光中的心中,請看課件出示:余光中《鄉(xiāng)愁》)(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張籍的鄉(xiāng)愁是思念家中的親人,那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
(比較鄉(xiāng)愁,提升愛國情懷)
六、總結(jié)。
師:同學們家鄉(xiāng)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xiāng)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今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lǐng)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一定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
《秋思》道盡了天下所有游子們的心,讓我們再一次吟詠這首傳世之作吧!
《秋思》課堂實錄3
一、課前預(yù)習布置:
1、標注不認識及讀不準的字音;
2、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將詩歌翻譯寫在書上;
3、讀熟并背誦,課堂要默寫檢測
二、課前準備:
1、上課前5分鐘:所有同學拿出聽默本,默寫《漁家傲 秋思》,并叫兩位同學在黑板上默寫,要求字跡認真,書寫工整。
2、老師巡查默寫情況,了解每個同學完成背誦作業(yè)的程度,并對優(yōu)秀學生及時提出表揚,默寫完成的同學可以照著書本自行為自己批改,等待黑板上默寫完成后,檢查黑板上所展示的詩詞是否有錯,發(fā)現(xiàn)錯誤后自行上臺用紅色粉筆改出。
3、完成默寫后,全班準確齊讀一遍,注意正確字音和字形。
三、新課講授:
1、請一位同學來解讀題目《漁家傲 秋思》?
生:“漁家傲”是詞牌名,規(guī)定詞的形式,包括字數(shù)、句數(shù)和押韻,“秋思”是題目,揭示詩歌主要內(nèi)容,點明這首詩是寫秋天的思念的。
師:回答得非常全面,解讀的很到位,可見老師平常講課時他聽得很認真,筆記做得很詳細,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并請不知道的同學將筆記記下來。
2、題目聯(lián)系拓展:
師:自古“女子多傷春士多悲秋”,古人在詩詞里寫了許許多多關(guān)于“秋”的詩句,提到“秋思”我們首先應(yīng)該想到的是被譽為“秋思之祖”的誰的什么詩?還有一首歌詠秋天的“另類之作”是誰的什么詩?
生:被譽為“秋思之祖”的是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另類之作”的是唐代劉禹錫的《秋詞》。
師:回答得非常漂亮,能夠及時聯(lián)想到我們所學過的詩詞使知識融會貫通起來,那我們?nèi)w同學都能夠背誦這兩首詩嗎?(學生背誦)
3、作者介紹:
師:這首詞的作者范仲淹我們并不陌生,八年級下冊曾學過一篇他的千古名篇叫?其中廣為傳頌的句子是?
生:《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師:那我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回顧一下關(guān)于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生: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岳陽樓記》字逸飛,號文正,謚號“文正”傳有《范文正公集》于世。
師:非常清晰準確,對于古代作者,我們需要記住朝代,文學史地位,代表作及字號。
4、詩歌大意理解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詩歌,(生讀后)課前老師已經(jīng)讓大家將詩歌翻譯寫在了書上,現(xiàn)在請大家結(jié)合課下注釋及譯文理解詩歌內(nèi)容,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分鐘后全班交流。
。3分鐘后)請大家提出你對詩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無人舉手)大家可要抓住機會提問哦,如果沒有人舉手,就意味著你們都理解了,沒有問題,那老師就要提問你們了,要是被我問住了,你們可是要領(lǐng)罰的呦,所以抓緊時機趕緊問?
生:“衡陽雁去無留意”為什么“雁去無留意”?
師:有沒有同學能幫助他呢?
生:意思是衡陽的大雁向南方飛去,沒有一點逗留的意思,這說明邊塞天氣極其寒冷,大雁都不愿意多逗留一會。
師:回答得真棒,這里說明邊塞的環(huán)境惡劣,氣候極寒。
生:“濁酒一杯家萬里”中的“濁”我覺得可以改為“斟酌”的“酌”,因為,這個“酌”有“喝酒”的意思“小酌幾杯”,在這里應(yīng)該是“喝酒”
師:這個問題有新意,有沒有同學能夠解釋一下?(無人舉手)我們這位同學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他的問題將同學們都問住了,那么老師談?wù)勛约旱睦斫夂涂捶ǎ蠹襾砺犅牽词欠裾J可?古代的“濁酒”就是米酒,用米發(fā)酵做成的酒,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喝的醪糟,醪糟大家都見過,比較渾濁,所以形象的稱之為“濁酒”最主要的是濁酒是老百姓們都能喝得起的酒,是最常見和普通的酒,在這里戍守邊塞的都是平民百姓,遠離家鄉(xiāng)在外征戰(zhàn),所以喝“濁酒”來聊以慰籍思鄉(xiāng)之情。
生:“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個典故中的主人公是誰?
師:有沒有那位同學可以博古通今的?
生:是西漢時期的大將軍竇憲,他率領(lǐng)部下抗擊匈奴,追至燕然,在一塊大石上記功而返。用來比喻建功立業(yè)。
師:此處應(yīng)該給他響起掌聲(生鼓掌),他的知識面很廣,可見平時是個愛看書的孩子。
生:“羌管悠悠霜滿地”怎么理解?
師:這一句誰能夠幫他解釋?
生:“羌管”是邊塞特有的樂器,“悠悠”是指聲音凄涼,“霜滿地”是說秋天地上有霜。
師:解釋得很詳盡精確,我覺得這里的“霜”除了點明了季節(jié)是秋季之外,是不是還暗含了月光如霜一般灑滿邊關(guān)呢,所以后文有“人不寐”大家認同嗎?(生點頭)
生:“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怎么翻譯更合適呢?
師:這個問題暗含了此句中的一個修辭,哪位同學能夠準確地翻譯一下呢?
生:這句用了互文修辭,應(yīng)翻譯為將士們都已生出了白發(fā),留下了思鄉(xiāng)的眼淚。
師:真棒,翻譯得很準確,那么生出了白發(fā)說明了什么,這“淚”緣何而起又為誰而落呢?
生:白發(fā)說明戰(zhàn)爭時間之長,說明他們想家卻不能回而發(fā)愁,愁白了頭。
師:說得真好,這白發(fā)因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久而生,古詩中有“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可見戰(zhàn)事持續(xù)時間長,為有家不能回而發(fā)愁,也為何時能打敗敵軍,怎樣擊退敵人而愁,更為不知何時才能歸家而愁!
生:眼淚因思念家鄉(xiāng)而起為自己而流。
師:如果沒有戰(zhàn)爭,會不會有離別,會不會有思念,所以這眼淚因戰(zhàn)爭而起,為國為家為己而流!
師總結(jié):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這首詞的大意我們梳理完了,下面我就這首詩提一些問題,檢測一下大家是否已經(jīng)全部理解。
5、詩文分析:
師:這首詞中有一個字總體概括了作者所見邊塞景物的特點,是哪個字?
生:“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
師:這“異”和中原相比得出的,那么這“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生:表現(xiàn)在“衡陽雁去無留意”大雁早早就南飛了,說明天氣很冷,入冬很快。
師:有沒有相關(guān)的詩句可以佐證呢?我們學過的一首描寫邊塞雪景的詩歌。
生:“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生:這“異”還表現(xiàn)在“四面邊聲連角起”邊塞特有的聲音,有風吼,馬嘶,號角,戰(zhàn)鼓等等形成特有的邊聲。
師:說的真好!爱悺痹凇斑吢暋
生:“異”還表現(xiàn)在“長煙落日孤城閉”這是一座古城,而且城門早早的就關(guān)閉了。
師:城門關(guān)的早說明什么?是天黑的早嗎?
生:戰(zhàn)事緊張,戒備森嚴。
師:大家說的真好,將這首短短數(shù)字的詞,解讀出這么豐富的內(nèi)涵。那么詞的上片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生:寫邊塞的景。
師:這景有何特點?
生:渲染荒涼凄清,蕭瑟的氣氛
師:說得真好,那詞的下片主要寫什么?、
生:抒情,抒發(fā)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僅僅只有思鄉(xiāng)嗎?想家了為什么不回去呢?
生:戰(zhàn)爭還沒有結(jié)束,沒辦法回家
師:這種為了國家舍棄小家,有家不能回中又包含什么情感呢?
生:愛國之情和無奈之情。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棒,這首詩就是作者借描寫邊塞不同于中原的景物描寫來抒發(fā)將士們舍家衛(wèi)國思鄉(xiāng)卻不得歸的無奈之情。這首詩就在我們的大家的努力下解讀完了。
《秋思》課堂實錄4
一、初讀:用朗讀引起解讀的興趣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散曲小令《天凈沙·秋思》,請一位同學把這首小令朗讀一下。
(生朗讀)
師:可否對你剛才的朗讀做一個自評?
生:不是非常好。
師:哦,你自己不太滿意?為什么呢?可否說得再具體一點?
生:字音都讀對了,只是有點不熟練,還不大投入感情。
師:說得很好,朗讀詩歌一定要投入感情,你可以再試試嗎?
生(搖頭):對不起老師,我想再準備一下。
師:沒有關(guān)系,你先請坐,還有沒有誰愿意試試?
(生朗讀。)
師:這位同學可不可以說說,你的朗讀跟剛才那位同學有什么異同?
生:我讀得比他慢,因為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我覺得這首小令給人一種憂傷的感覺,讀慢一點更能表達這種感覺。
二、解讀:通過解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促進朗讀的水平
(一)
從標題入手,初步體會這首曲的情感
師:你說得很好!我們用怎樣的語速去朗讀一首詩歌,是跟這首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是有關(guān)系的,現(xiàn)在,我們還只是朦朧地感覺到這首小令有些憂傷,至于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憂傷?到底為什么憂傷?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解讀才能更深入地解讀。請問,你們平時閱讀一篇文章會首先關(guān)注什么呢?
生:先要看標題吧。
師:這位同學有很好的閱讀習慣。的確,閱讀一定要先關(guān)注標題,因為標題往往會跟文章要寫的內(nèi)容或情感有關(guān)系。(板書:天凈沙·秋思)不過,這首小令的標題似乎跟我們平時所學的詩歌的標題不太一樣,你們看出來了嗎?
生:這個標題分兩個部分。課下注釋里說,前面的“天凈沙”是曲牌,我覺得,后面的“秋思”才是標題。
師:說得好,看來課下注釋必須得關(guān)注。那么哪一部分跟這首小令的內(nèi)容情感有關(guān)系呢?
生:秋思。
師:“天凈沙”呢?
生:我讀過一些宋詞,詞有詞牌,詞牌一般都規(guī)定了這首詞有幾句話,每句話有幾個字,還有格律什么的,我覺得曲牌也是這樣的。
師:這位同學閱讀面很廣而且會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非常好!如果說標題跟這首小令的內(nèi)容和情感有關(guān),我們就先來解題,首先,看這個“秋”字,這是一個季節(jié),一般來說,這個季節(jié)會給你怎樣的感覺呢?
生:挺憂傷的。
生:也會有豐收的喜悅啊。
師:的確,秋這個季節(jié)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感受,但是回想一下你們讀過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大多數(shù)情況下,表達的都會是什么情感呢?
生:以前我們也學過像張籍的“洛陽城里見秋風”,我覺得傷感的凄涼的比較多一些。包括這首曲,好像也有這種感覺。
師:是啊,所以劉禹錫才說“自古逢秋悲寂寥”呢。再來看這個“思”字,如果要用它組詞,可以組成什么呢?
生:思念。
生:思緒。
生:思鄉(xiāng)。
生:思慮。
師(板書):這些詞都把“思”放在前面了,換個位置再組一下試試。
生:相思。
生:情思。
(二)抓住曲中的意象以及關(guān)鍵詞,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感
師:真不少!如果再去翻翻詞典可能還有更多呢。黑板上這么多詞語,也有可能有哪一個或幾個詞語就可以用來描述這首小令所體現(xiàn)的情感呢。到底哪些可用,我們還要來看這首小令,先要把作者“寫了什么”梳理出來,請大家再把這首小令讀一遍。
生:我發(fā)現(xiàn)這首小令中有一個詞“斷腸人”,課下注釋的意思是“形容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告訴我們這首小令寫的是漂泊天涯的憂傷之情。
師:這位同學很敏銳,一下子就抓住了這首小令的關(guān)鍵詞,很好!只是,我還有個疑問,這首小令共有28個字,除了“斷腸人”這三個字,其余25個字又在寫什么呢?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在這首小令中寫了很多景物,比如說小橋流水、昏鴉、瘦馬,還有夕陽。
生:還有枯藤老樹。
生:“人家”也是景物。
生:古道,西風,也是景物,只不過西風用眼睛可能看不到,要用觸覺才行。
師:有道理。先看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這句話給你們怎樣的感受呢?
生:昏鴉,課下注釋里解釋是“黃昏時歸巢的烏鴉”,這個“昏”字讓我感覺到黃昏日落的凄迷。
師:這位同學抓住了“昏”字來賞讀,抓關(guān)鍵詞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而且“凄迷”一詞用得講究。很好。只是我有一個問題,黃昏時烏鴉歸巢,讓我看來應(yīng)該是一種很溫馨的景象,比方說你放了學,爸爸媽媽下了班,迎著落日的余暉高高興興回家,不是很溫暖的嗎?怎么會有凄涼之感呢?
生:這個作者應(yīng)該會觸景傷情的吧,因為烏鴉都能歸巢,他卻回不了家啊。
師:很好,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烏鴉歸巢在別人眼里可能沒什么,可是在詩中的“斷腸人”眼里,卻會觸景傷情,同樣的景物,在不同心情的人看來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生:枯藤老樹,藤蔓枯萎了,樹也老得失去生機了,好像挺頹敗的,讓人傷感。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枯,老。
師:對啊,如果改成“青樹翠蔓”呢?
生:就變得生機勃勃了。
師:所以你們看,這句話中的形容詞多關(guān)鍵。∧敲
我們在朗讀這句話的時候除了語速要放慢一點之外,是不是還要通過重讀來把這些詞語來強調(diào)一下?大家來試著讀一讀。
(生散讀,一生示范朗讀)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第二句里的“小橋流水人家”感覺挺溫馨的啊,剛才說“昏鴉”的.時候不是說在“斷腸人”看來黃昏時歸巢的烏鴉使人觸景傷情嗎?我感覺這里應(yīng)該也是同樣的道理,小橋流水人家,的確是溫馨的,但是這種溫馨的景象會引起漂泊的旅人更大的傷感。
師:精彩!這位同學很會聽課而且會活學活用。的確,第二句是溫馨之景,在古詩中,有時候會有“以樂景寫哀情”的情況出現(xiàn),比如六年級的時候咱們學過崔顥的《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異鄉(xiāng)的景物雖然很美,但在背井離鄉(xiāng)的詩人眼里,卻只會引起“鄉(xiāng)關(guān)何處”的傷感。
生:“古道西風瘦馬”這一句又讓我覺得悲傷了。跟第一句差不多,“古”、“瘦”幾個形容詞給我這種感覺。
師:說得再具體一點。
生:古,就是古老,年頭很長了,可能就破破爛爛。瘦,好像很沒力氣,沒有精神。
師:不錯!馬“瘦”,可能是因為什么呢?
生:可能是因為走了很長的路,太累了,還可能因為沒吃飽。
師:馬是如此,騎在馬上的人呢?
生:也是一樣瘦,而且心情很差。
師:之前走了很長的路,之后就能看到目的地了嗎?
生:我覺得看不到,不然人的心情就可以好一點了,不至于“斷腸”了。
師:讓我們想象一下,在一條長長的破敗沒有人煙的古道上,一匹沒精打采的瘦馬馱著一個心情很差的瘦人,更何況,還有西風吹來——有沒有同學知道什么是西風?
生:西風就是秋風。
師:秋風蕭瑟,吹在人的身上是什么感覺?
生:很冷。
師:只是身上冷嗎?
生:心也很冷。
師:前兩句還是因為看在眼里的景物而感覺凄涼,到這一句就直接寫到斷腸人自己身上和心里的涼了,真是凄涼之上更有凄涼啊,F(xiàn)在我們再把這三句連起來朗讀一下,感受一下。(生齊讀)
師:第一句和第三句的語速以及重讀部分都處理得很好,我建議第二句的語速稍微輕快一點,語調(diào)上揚,這樣我們的朗讀可以不那么呆板。再來試試看。(生再齊讀)
師:在這首小令的前三句,作者用了三組非常典型的秋景來渲染自己的憂傷之感,讓我們這些讀者也倍感凄涼,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到了第四句,作者又用一個“夕陽西下”把所有的這些景物都放到了一個特定的時間段里。設(shè)想一下,如果換成“朝陽初升”,又會給我們怎樣的感覺呢?
生:應(yīng)該是意氣風發(fā),充滿希望的。
師:那么夕陽呢?
生:我記得句詩,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總會引起人的傷感之情。
師:有的時候,夕陽也會讓人聯(lián)想到遲暮,年紀大了,不中用了什么的。
生:我再補充一下,我覺得這里作者想說一個旅人,遠離家鄉(xiāng),已經(jīng)走了很長的路,眼看著夕陽漸漸沉下去,卻又不知道今晚能夠在哪里停留,更不知道自己將要走向哪里,此情此景,讓人實在太傷感了!
(三)以“天涯”這一關(guān)鍵詞為抓手,更深層次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
師:說得太好了!這真是令人情何以堪。∠旅嬲埓蠹衣犚欢芜@首小令的演唱,聽的時候請注意,我們在朗讀中重讀的詞語,演唱者是如何處理的?
。犣w志剛的昆曲演唱)
師:誰來說說,演唱者是如何處理我們重讀的那些詞語的?
生:像“枯”、“老”、“昏”還有“古”、“西”、“瘦這些詞語,他都拖長了音調(diào)。
生:有的詞語如果他認為需要強調(diào)可能也會反復(fù)地唱,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詞,“天涯”,他唱了好幾遍。
師:對啊,這個詞語剛才我們沒有特別注意,那么他為什么要唱幾遍呢?
生:為了強調(diào)嘛。
師:那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個詞呢?“天涯”,這個詞語給我們怎樣的感覺呢?
生:感覺很遙遠。
師:是啊,所以我們經(jīng)常用“天涯海角”這樣的詞語形容及其遙遠。
生:我覺得這個詞語還描繪出在一個很大的空間里,主人公特別孤單,而且好像在畫面中他騎著馬漸漸走遠,越來越悲傷寂寞。
師:你說得非常好,這種空間上的遠,也許是作者在這里想特別強調(diào)的,那么這種“遠”是從主人公到什么的距離遠呢?
生:到他的家鄉(xiāng),或者說家,親人,都是遙遠的。
師:說得很好。距離的遠,是一種解讀,或許這個“天涯”又是指另一種遙遠呢?
生:也可能是精神上的遠。
師:具體說說看。
生:這里的遙遠又或許可以理解為主人公與自己的人生理想之間的很大的距離,他現(xiàn)在這種漂泊天涯的處境很可能不是他一開始想要的,比如說,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曾經(jīng)雄心勃勃的,還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是老了之后卻“老病有孤舟”,所以此情此景讓他倍感失落。
師:說得很好!通過剛才對這首小令的解讀,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原來包含了那么厚重的情感,讓我們再回到小令的標題,看看剛才大家的組詞,可以說,這首小令可能表達了主人公對于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也可能是對自己人生處境失意所產(chǎn)生的種種思緒,總而言之,作者借助于秋天的種種典型景物,表達出了主人公悲傷的情思,然而這一切不是詩歌直接告訴我們的,而是我們借助于詩中的景物以及一些關(guān)鍵詞語讀出來的,讀這首小令,思鄉(xiāng)的人有同感,思念親人的人也會有同感,人生不得志的人同樣會有同感。詩歌盡管含蓄,然而可以引起各種共鳴,這正是讀詩的魅力所在。
最后帶著感情再來朗讀一遍。(生完整朗讀課文)
三、小結(jié):歸納同類作品的解讀路徑
師:最后,一起小結(jié)一下,回顧這節(jié)課我們解讀這首小令的過程,看看能否總結(jié)一點閱讀同類作品的方法。
生:要從標題入手,思考標題的含義。
生:在這首小令中要抓住一些形容詞理解景物描寫要表達的情感。
生:還有一些看起來不大起眼的詞,比如“天涯”,其實可能對理解這首小令的內(nèi)涵很關(guān)鍵。
生:剛才那些同學說的關(guān)鍵詞在朗讀的時候要強調(diào)一下。
四、拓展:為學生提供由“學得”到“習得”的機會
師:說得很好,F(xiàn)在,我們可以試試用今天課堂上所學的閱讀方法來解讀和朗讀白樸的《天凈沙·秋》,先自己朗讀一遍。(生朗讀)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一下?
。ㄉ首x《天凈沙·秋》)
師:有沒有覺得這首小令的讀法跟剛才那首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生:有的,要重讀一些形容詞,比如孤、落、殘、輕、老、寒,還有青、綠,白、紅。
師:語速呢?
生:也要慢一點。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前兩句“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名詞前面的幾個形容詞描繪出給很朦朧有點灰暗的景物,有點傷感。
師:說得不錯。那么后幾句呢?
生:哦,好像有點不一樣——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幾種顏色搭配得很鮮艷,感覺不傷感了呢。
師:對啊,景物從朦朧到明麗了。那么這兩句語速還要那么慢嗎?
生:要稍微快一點。
師:語調(diào)呢?是下降還是上揚?
生:要上揚一點。
師:好的,那就按照剛才所說的,請再讀一遍。(生朗讀)
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前兩句的傷感與后兩句的喜悅是怎么轉(zhuǎn)變的?
生:中間還有一句,一點飛鴻影下,課下注釋里說飛鴻就是飛翔的大雁。我覺得是從這一句轉(zhuǎn)變的。
師:我好像還不太明白到底是怎么轉(zhuǎn)的。
生:我也說不清楚。
師:誰來解釋一下,這首小令是怎么把感情從憂傷轉(zhuǎn)變?yōu)橄矏偟模?/p>
。ㄉ伎迹
師:“一點”是表示大雁飛得遠還是近呢?“影下”呢?
生:我明白了,這句話是寫一只大雁從遠處飛來,越來越近。
師:不錯!我們再讀一下前兩句,會發(fā)現(xiàn)這兩句描寫的景物顏色暗淡,當這只大雁越飛越近,近到影子都投到地上的時候,刷的一下,景物也由遠變近,一下子明麗鮮艷起來,人的心情似乎也跟著變好了。我們可以試試看把這種情感的變化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生配樂朗讀)
師:讀得很好。再看看,這首小令跟前一首還有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標題差了一個字。
師:差的好像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問題。
生:前面那一首叫“秋思”,既寫秋景,更是用秋景來寫人的“思”,這一首只是寫秋天的景,思不思的好像不那么強調(diào)。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一首小令里沒有出現(xiàn)一個抒情主人公,情感也不像前面那一首一樣悲傷到底,而它們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很善于用形容詞渲染氣氛。這節(jié)課我們讀了兩首《天凈沙》,通過討論,我們學習了一些解讀詩歌作品的方法,也練習了朗讀,我覺得自己在同大家的討論中很有收獲。至于這兩首小令在藝術(shù)上那一首更高明,歷來有很多說法,這個且聽下回分解吧。
【《秋思》課堂實錄】相關(guān)文章:
秋思09-05
秋思的作文07-19
秋思【推薦】11-05
秋思[薦]11-05
(精選)秋思的作文08-16
【精華】秋思11-05
秋思的作文【精選】11-05
秋思【薦】11-06
秋思的作文08-31